第1093章 火星攻略 (第1/2页)
四四方方的殖民舱犹如一栋倒放着大厦,作为整个殖民地的中心,这里便是殖民者的生活、工作、社交、娱乐的主要场所,各项设施一应俱全。
在这座殖民舱的周围,还伫立着四座石墨烯材料的球状建筑,由一人合抱粗细的管线与殖民舱相连。别小看了这四座球形建筑,这可是整个殖民地的生命线。
众所周知,火星是一颗被沙漠和火山灰覆盖的星球,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颗极度干旱的星球。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早在数年前nasa就根据“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回传的数据断定,火星不但不缺水,而且水资源相当丰富!只不过这些水大多都是卤水,而且多半埋在地下或渗在砂土层中,没法直接饮用。
不过对于星环贸易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只要有水,那就肯定有办法将它变成能喝的水。那四座球状的建筑不是别的,其意义就相当于殖民地的抽水泵,还是自带过滤能力的那种。
殖民地选址本来就在可以观察到古沉积相的湖床上,脚底下肯定是不缺水的。这四座球形水泵先是将地下的卤水,抽入球形的蓄水舱内,然后进行过滤,最后再通过管线源源不断地输向殖民舱。
水是生命之源,能否实现饮水的自给自足,是实现火星殖民地自给自足的关键。
在水之后,便是氧气。
火星的氧气含量低到令人发指,几十亿年的氧气不是跑掉了,就是和满地的铁元素搞基去了。好在这里还算是有个大气层,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解决氧气问题比月球容易的多,不必用电解水那么浪费电的法子,毕竟火星上可没有氦3可开采,能源还是挺贵的。
氧气的问题可以和食物一起解决。
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然后是氮,氧和水蒸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动物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地狱,然而对于植物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
当然,这不是说植物可以直接种在火星上,且不说火星地表有多冷,长时间处于纯二氧化碳环境也会导致植物发生“光合适应现象”,从而阻碍作物生长。
但是只要用氮气控制好种植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容易就能使种植园中的作物维持在最佳二氧化碳浓度之下,配合以适量的供水和紫外线灯光照,作物的生长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唯一的缺点就是前期投资高了点,就为了这二十人的口粮,整套设备的造价都得上亿了。若是放在地球上,一亿新元都够开垦个几十万亩的良田了。
以后火星殖民地,江晨还是打算定位成工业基地,等未来人重工的造船工艺上去,星环贸易多弄几艘“海鸥号”扩充运力,粮食什么的直接从地球运就行了。放着那么大的粮仓不开发,非要去荒漠上种田简直是找不自在。
别的不说,广寒市至少有电力成本低这个优势,种些粮食缓解补给压力倒也无可厚非。这火星上即没氦3又没纯净水,生产多少粮食就得亏多少。
当然,江晨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将火星改造成类地行星。或者说不只是他,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改造火星的计划。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一直对火星念念不忘的x的ceo埃隆?马斯克了。不得不说这货是个天才,他提出了往火星两极不断地扔核弹这种惊世骇俗的方法。核爆融化干冰,增厚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融化更多的干冰,继续增厚大气层……整套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用核弹撬动温室效应的杠杆,虽然听着有些邪魔外道的感觉,但理论上却说得通,而且简单粗.暴。
不过江晨也就是想了想,然后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原因无他,这么玩下去实在是太慢了,撬动这个“杠杆”很容易,但没有上千年的时间想都别想。最关键的是,这个计划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而火星又是星环贸易未来组建“无敌舰队”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是一个不好玩脱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当然,虽然放弃了短期内改变火星地貌的打算,但这并不意味着江晨完全放弃了将火星改造成类地行星的计划。
殖民舱的正北方便是种植园,是整个殖民地除了殖民舱外最大的建筑,由管线分别与蓄水舱和殖民舱连接。
在这占地面积约两亩的种植园内,还坐落着一座小型生物实验室。随行的二十名殖民者中就有两名生物学家,江晨交给他们的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那就是研发一种能够在火星环境下生存的细菌。
这种细菌必须厌氧,必须适应低重力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