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 (第2/2页)
尽早把亲事定下来。
另则,黄大夫说,大郎身体每况愈下,至多也就一年光景了。
大昭规定,兄长故去,弟弟需常服大功之丧,服期为九月。
她同陈老太太思忖再三,为了不耽误三郎以及府中的适龄的儿郎女娘,婚期都迟不得。
她试探了番苏大娘子,苏大娘子对此安排并无不悦,现下只待几日后交换细贴,再择个吉日下定礼,此事就算定下了。
萧长风又留了会儿,方才离去。
回了安阳侯府,他就唤来书童竹青,吩咐道:“去库里挑拣些补品送去陈伯府。”
竹青点头应是,并未立马离去,而是小心翼翼道:“主母遣人来传话,让您回府后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
萧长风轻嗯了声,回屋换了身便服,才不急不缓来至正院。
他冲宋大娘子行交叉礼道:“母亲。”
宋大娘子放下手中的茶盏,看着萧长风,问道:“中秋那日,听闻你大动干戈出了趟城,所为何事?”
皎芙逃婚本就不宜宣扬,另则,萧长风也不愿让宋大娘子知晓此事,遂道:“一点小事,不值一提。”
宋大娘子“噌”一下起身,质问道:“究竟是不值一提,还是你铁了心要欺瞒我,”她轻笑了声,接着道,“我说好端端怎就要把定好的婚期提前,原来是某些人不安分,竟干出逃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不待萧长风回话,她又道:“早前我就说她一个不受父亲待见,又早早没了娘的女郎不堪为世子妃,你偏说她能担世子妃之责,”她恼怒指着指向院内,“她就是这般担的责?”
若不是偶然听人提起,她这个当娘的还不知自己的儿子瞒着他干了这等糊涂事。
一个昨日能撇下伯府出走的女子,明日就能撇下安阳侯府一走了之,届时安阳侯府就会成为汴京城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人人所嗤笑。
那伯府也是个不经用的,一个闺阁女子暗自谋划那等事竟毫无所觉,更在事发后遮遮掩掩,连责罚都没一个,此等家规,还真真让人唏嘘。
萧长风自知瞒不住,索性直言道:“此事已过,无需再提,母亲若觉脸上无光,近段时日少出府便是。”
宋大娘子被气笑了:“我倒是不知你还是这等痴人,那狐媚子究竟对你使了什么下作手段,竟让你迷失了心智,连这等奇耻大辱都能忍得下?”
这已是世子再次为了表姑娘忤逆她,若再放纵下去,岂还了得?
她扭身决然道:“如此罔顾礼法之人,不得为世子妃。”若非碍于两家的颜面,她连安阳侯府的门都不愿让皎芙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