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的痛不欲生,感觉差不多了,就收了神功,准备回家。 就在此时,崇祯叫住了他: “等一等。 ”

他找来一个太监,交给他一份文书,说: “读。 ” '1574' 就这样,魏忠贤亲耳听到了这封要命的文书,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他痛苦地抬起头,却只看到了一双冷酷的眼睛和嘲弄的眼神。 那一刻,他的威望、自信、以及抵抗的决心,终于彻底崩溃。 精神近乎失常的魏忠贤离开了宫殿,但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还

有一个人,能挽救所有的一切。 魏忠贤去找的人,叫做徐应元。 徐应元的身份,是太监,不同的是,十几年前,他就是崇祯的太监。事到如今,只能求

他了。 徐应元是很够意思的,他客气地接待了魏忠贤,并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立即辞职,退

休回家,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魏忠贤思前想后,认了。 立即回家,找人写辞职信,当然,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感谢徐应元对他的帮助。 徐应元之所以帮助魏忠贤,是想让他死得更快。 和魏忠贤一样,大多数太监的习惯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 一直以来,崇祯都希望,魏忠贤能自动走人(真心实意),毕竟阉党根基太深,这样昀省

事。 在徐应元的帮助下,第二天,魏忠贤提出辞职了,这次他很真诚。 同日,崇祯批准了魏忠贤的辞呈,一代巨监就此落马。 落马的那天,魏忠贤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争权,无论如何,崇祯都不

会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一年前,东林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应该说,魏忠贤的生活是很不错的,混了这么多年,有钱有房有车,啥都不缺了。特别

是他家的房子,就在现在北京的东厂胡同,二环里,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我常去附近的社科院近代史所开会,曾去看过,园林假山、深宅大院,上千平米,相当气派,但据说这只是当年他家的角落,昀多也就六分之一。

从河北肃宁的一个小流氓,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好歹有个留京指标。 但这个指标的有效期,也只有三天了。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一日,崇祯下令,魏忠贤劳苦功高,另有重用——即日出发,

去凤阳看坟。 得到消息的魏忠贤非常沮丧,但他不知道,崇祯也很沮丧。 崇祯是想干掉魏忠贤的,但无论如何,魏公公总算是三朝老监,前任刚死两个月,就干

掉他实在不好意思。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决定。 '1575' 当他宣布赶走魏忠贤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反对他的决定,而这个人,是他做梦

都想不到的。 或许是收了钱,或许是说了情,反正徐应元是站出来了,公然为魏忠贤辩护,希望皇帝

给他个面子。 面对这个伺候了自己十几年,一向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崇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 “奴才!敢与奸臣相通,打一百棍,发南京! ” 太监不是人啊。 顺便说一句,在明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太监的专用蔑呼,而在清代,奴才是朝廷大多

数人的尊称(关系不好还不能叫,只能称臣,所谓做奴才而不可得)。 这件事情让崇祯意识到,魏忠贤是不会消停的。 而下一件事使他明白,魏忠贤是非杀不可的。 确定无法挽回,魏公公准备上路了,足足准备了三天。 在这三天里,他只干了一件事——打包。 既然荣华于我如浮云,那就只要富贵吧。

但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几百个仆人干了六天,清出四十大车,然后光荣上路,前呼后拥,随行的,还有一千名隶属于他本人的骑兵护卫。 就算是轻度弱智的白痴,都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大难当头,竟然如此嚣张,真是活腻了。 魏忠贤没有活腻,他活不到九千九百岁,一百岁还是要追求的。 事实上,这个大张旗鼓的阵势,是他昀后的诡计。 这个诡计的来由是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战国的时候,秦军大将王翦出兵时,一边行军一边给秦王打报告,要官要钱,贪得无厌,有人问他,他说,我军权在手,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 此后,这一招被包括萧何在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