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1/4页)
江逸晨和他的同学们只得打起jīng神,听从指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还不敢迟到早退。
一周下来,兴许是部门经理觉得这几个小伙子干得还不错,也老实听话,于是除了免费的一顿午餐之外,还给他们每人补助了一百元的津贴。算是额外的收获吧。
因为实习和上班差不多,再加上每周还有三次魔术表演,所以江逸晨的空余时间不富余,去鼎香园的机会也就比较少了。
好在吴大娘很体贴他,说只要调料的供货不出问题,其它事情店里的三人完全能够办妥当,让他不用过于cāo心。
第五十六章 老顾客上门
傍晚时分,鼎香园的麻辣烫汤锅依旧架在门口附近,让香气飘散。
不多时,陆陆续续的开始有顾客上门了,就坐点菜,鲜香的麻辣烫串子,让他们吃得赞不绝口。
这幅情景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于是屋里屋外,随意就坐。
店里的三个人也随之忙碌起来。
没过多久,从路西走来五位民工模样的人,一路上东张西望。
“哎,鼎香园,就是这儿噻。”
“对头,就是那个老婆婆和那个女娃儿。我认得的。”
“好多天了,总算找到喽。”
“走啰,坐到里面去。”
五人cāo一口南方口音,往店里面走。
吴大娘一抬头,原来是老顾客找过来了,不由一阵惊喜,连忙招呼张罗。
客人点完菜,和吴大娘闲聊了几句。
最近这些天都没有看到吴大娘的麻辣烫摊子,嘴里馋得很,尝别家的怎么都不对味儿。后来就干脆窝在工地上吃食堂。
直到今天下午,才在小吃街那儿看到了通知告示,随后按图索骥找到这里。
吴大娘笑容可掬地谢谢他们捧场,然后介绍今天全部是八折优惠。几位民工听了也非常高兴,说今晚要敞开肚皮吃个安逸,好好打打牙祭。
片刻之后,苏晓佳端着烫好的头一批串串上桌。
几位民工立刻停止闲聊,一人一个调料盘,捋下肉丸、菜块大吃起来。
“哎,啷个比原先的味道还好些了哩?”其中一位发出疑问。
“是噻,我晓得喽,海椒嘛,这里面放的海椒硬是要得。”
“嗯,这海椒味道好。就是放得不够。”
“老板,恁个好的海椒,多放点儿嘛,不过瘾噻。”
平时还都能将就,但今天难得尝到如此美味的辣椒,民工们按耐不住,纷纷提出要求。这也得到了其他部分客人的附和,要求汤锅里添加辣椒。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顾客说辣味刚刚好,不要再加了,否则受不了。
辣椒这东西,南北方人的口味差异很大,起初是南方人的专利,后来传到北方,北方人也开始能吃点儿了,但食用量普遍不大。
所以很多像拉面馆之类的餐馆,在桌子上放着辣椒面调料,随客人取用,以适应不同口味儿。
但麻辣烫却不大适宜采用这种形式,因为辣椒面直接撒到串串上不容易调开,造成味道不均匀,所以通常都是统一下锅的。
更何况特种辣椒的数量有限,而且辣度极高,也不可能做成辣椒面随便放到餐桌上。
顾客是上帝,既然提出了要求,也不能不予理睬。吴大娘立即与江逸晨商量,然后向就餐的客人们咨询了一下,大致统计出能吃辣的比例。
最后决定将两口汤锅分开,一口微辣,一口重辣。
江逸晨随即往重辣的汤锅中增加投放了两个特种红尖椒,并告知苏晓佳,注意区分,千万别搞错了。
重新上桌的加辣串串,立刻受到了重口味顾客们的欢迎。
尤其是那五位南方民工,解开上衣扣子招呼,个个吃得是酣畅淋漓,连赞巴适、安逸。
吴大娘上前介绍店里刚刚进了粼江啤酒,要不要来点儿。
得到同意后,五瓶啤酒上桌,倒入杯中,白sè的泡沫,黄澄澄的酒液,更是催人食yù大开。
餐桌上,辣味儿菜与啤酒往往是天作地合的一对伴侣。
其他客人见状,也招手点要啤酒。
在美食的诱惑下,屋里屋外的人们无论男女,都不再顾忌形象,纷纷大口吃菜、举杯痛饮。
这幅热烈的场景吸引了更多的行人加入,桌子不够用了,吴大娘又从楼上搬出几把折叠圆凳,让他们靠边坐着就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