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制度确实不乏相似之处,但究其实则相差甚远。为实行有效的控制,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西周的“封建制”更像同时代西亚诸国家实行的“总督(Satrap )制”而非2000年后的西欧封建制度。

周朝和商朝同样为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世袭的周王依靠“士”(贵族武士)统治着众多农民和奴隶(后者常为家用奴仆)二后人声称西周每8 户农家在耕种自家土地的同时,还需共同耕种中间一块公室的土地。这就叫作“井田制”,因为“井”字体就是这种土地划分模式的形状。这种制度显系后世的美化,但可能也反映了在某一时代存在过的农业生产资料与收获公有这一史实。

周文化

周族文化相对比较落后,西周时商文化的持续发展便证明了这一点。周朝继续铸造壮观的青铜礼器,铭文篇幅很长,但纹饰则略显粗糙,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可能由于纹饰逐步失去原有的宗教意味而仅仅成为一种程式,这些纹饰的细部也越来越轻桃简略。文字继续在发展衍变,古卜也继续使用,尽管不久就被新的预测方一式取而代之了。

与商不同,周王的宝座是父子相承的(周公未能继位便是典型例子)。周王死后葬在巨大的方形土家下。周人的主神是“天”,其原型显然是人格化的天神( “天”的古字即为人形)。周王自称“天子”,并以“天命”作为其统治的理论基础。祭祖(天)是周王的主要礼仪活动,而各诸侯则宰杀牺牲以祭献后土。后世历代各朝直到20 世纪都沿袭了这种仪式,壮观的圆形天坛和方形地坛至今仍然矗立在北京。

第03章 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一、东周

我们不清楚西周对四周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维持了多久― 可能为时不久甚至只是暂时征服罢了。臣子对周王应尽的效忠义务随着时间发展也逐渐淡薄了。公元前841 年,第十任周王被国民驱逐出了国都,随之而来的是长达14 年的“共和执政”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这次暴动评价甚高,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人民起义。这次暴动引发了相当巨大的动荡,这也许能解释为何中国历史纪年在此之后才变得确凿可信吧。

继起的周王复兴了周室的权力。据说这次动用了3000辆战车和3 万人的军队,而牧野之战不过才用了350 辆战车。不过,当公元前770 年中原诸侯国联合“犬戎”入侵国都后,西周就灭亡了。传统的说法是,周幽王为讨宠姬的欢心,“烽火戏诸侯”,而真有外敌入侵时却无人赶来救援了。周平王在洛邑重建周室,但此后直到公元前256 年东周灭亡,周王除了在宗教仪式和典礼上发挥作用外,在政治上、军事上已丧失了原来的影响力。

公元前770 年之前称西周,因为这时的国都建在镐京;公元前770 年之后则称为东周,国都东迁到了洛邑。中国人尽管偏好十进制(他们几乎没有一打、一周7 天等概念),却素来不用世纪纪年,而是用朝代来纪年,如西周、东周,同时中国人又将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22 一公元前481 年)和“战国”(公元前403 一公元前221 年)(下详)两个阶段。

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后世中国人出于对大一统理念的信奉,一直把东周视作一个无可救药的礼崩乐坏时期。但这却也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中央集权的崩溃及诸侯竞争的多元性很可能为之提供了动力。东周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和浪漫的一个阶段。在公元前8 世纪,中国在技术上仍落后于西亚,但在世纪末已迎头赶上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地区。当时战国七雄的人口加起来共有约2000万之多,接近西亚和地中海地区人口的总和。西亚人比中国人早1000年学会了用铁,不过到了公元前5 世纪,中国也开始普遍用铁了。铁制兵器代替了青铜兵器,而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则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于是华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海岛上的“蛮夷”也被纳人了主流文化。由于采用大规模的灌溉技术和其他水利设施,谷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另外,当时还大修运河,这表明地方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另外大量长途运输税粮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生产发展而来的是商业的快速发展及财富的惊人增长。此时出现了各行业的大商人,他们所代表的新兴阶级对旧的贵族统治秩序形成了冲击,于是后者大约出于自卫的考虑,宣扬一种由上而下排列的士、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