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窃取茶叶 (第1/2页)

这已经在骂人了,李承乾懂姬云的心思,办好了的确有功,可是办砸了后果更严重“荣孤想想,云哥儿先稍等片刻,我”

姬云一挥手,起身要走“算了,你在这当你的乖宝宝吧。你不敢做,青雀敢”

这话一出,李承乾连忙拉住姬云的袖子不让走“哎哎!云哥儿别走,青雀还小,他担不住,别难为他,孤答应,孤答应”

答应了就好,姬云拍拍李承乾的肩膀“这才对嘛!太子就得有太子的样子,没有担当,将来如何管理国家?要知道我们将来要打下比现在大数倍的土地给你,没个主见,看不出问题所在,怎么处理事情?”

李承乾心里泪汪汪,你给我主见了吗?这分明是逼着我干活好不好

以太子的名义,三日后正午,召集汇聚在长安各茶行的话事人在天上人间见面请宴,理由就是慰问二字

这就足够了,帖子都不用发,因为商人的地位不配,只需要派人传话就行

当然,由姬云牵头也同时告诉了他们

这种事李世民怎么会不知道?但是隐忍不发,就是看看姬云能搞成什么样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接到通知的各个茶行代表早已包下了天上人间。太子接见,还能让太子出钱吗?

就是来这里能参与一下,那也是在今后商界地位的象征。一辈子都值得夸赞的事情

三日后,没到正午,这些茶行代表就已经在天上人间聚头了。这一会儿上什么酒菜招待太子?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而且还没地方问,这种所谓的请客从来没有过。

姬云倒是参与者,可茶商们也没胆子去拜访姬云打听一下。绝对进不去门不说,钱进还会轮着棍子打断他们的腿

还是多出了钱,才让崔贵给提点了一下,用本酒楼的特色酒菜,在把各自的好茶献上,多听,少说话

正主没来,可茶商们就那么站着等待。终于到了正午,李承乾和姬云一前一后卡着点进了天上人间

茶商们一看真来了,赶紧以平民的方式行最高礼仪,跪拜迎接

李承乾得了姬云指点,加上本身他就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郎。身子微倾,左手虚抬

“各位辛苦,起身”

“谢太子殿下”

一句辛苦,让茶商感动得快哭了

把太子和姬云请到楼上落座,茶商们排排站

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浙江、云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东、福建……乌压压一大片全是低着脑袋的人,而且穿的全是布衣

“各位不必拘谨,孤今日召集各位,也是因为历来一直对你们不够重视,所以,孤补偿你们,有何难处,尽管向孤提出来”

李承乾说得冠冕堂皇,但全是废话

茶商们可不会提什么意见“谢太子殿下关怀,我等感激不尽,永不铭忘”

姬云懒得客气这些,有李承乾卖脸就行了“上茶吧,你们都是做茶生意的,有好茶还不拿出来?”

“哎是是是”这下茶商们犯难了,上谁家的,不上谁家的?这包酒楼都出了钱的

“把茶摆出来”

姬云这么一说,茶行做得最大的几位作为带头的,赶紧把茶都摆出来放桌子上,然后退回去

“太子殿下,侯爷请过目”

茶再摆放,也是蒸茶,不是饼就是砖

李承乾左看右看“这怎么做出来的?闻之心旷神怡”

茶商们没开口,姬云说了流程:

用唇边有口的锅,上面放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

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

然后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用来制造压紧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继续。

接下来用锥刀给饼茶穿洞眼。将扑,(又叫鞭)由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这是焙。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