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火锅生意和表妹寻死 (第1/2页)

加火锅料的火锅。也就是麻辣,菌汤,清汤料子那些

茱萸是辣,但是这并不能让姬云满足,麻辣,那就得用辣椒,辣椒原产于美洲,在墨西哥至哥伦比亚地区

但是喜欢麻辣的姬云没放弃,然后茱萸辣火锅吃多了,辣得脑子灵光一闪,想到了,中国是有辣椒的

从先秦到两宋,不乏种植、食用、药用类似于辣椒的记载《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云:“视尔如荍,贻我握椒。”陈子展《诗经直解》理解为花椒。但是《计然》一书中曾说“蜀椒出五都,秦出天水”,《中药大辞典》就列辣椒为秦椒。

《山海经·北山经·景山》云:“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藇,其草多秦椒”关于秦椒所指何物?晋郭璞曾注“子似椒而细叶,草也。”按这个说法,景山之秦椒显然不是花椒

花椒是长在树上的

苏轼《春菜》诗中有:“细履幽畦掇芳辣”辣椒是种在畦里,况且花椒是春天不能采摘的,这里显然指的是辣椒,四川人爱好辣味,故称辣椒为“芳辣”

20世纪7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已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野生型极辣的小米椒,从而证明中国也是辣椒的原产地。

其后,1993年又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野生的黄辣椒

离得近的,在四川,也就是蜀中,那有种无人认识的宝贝:芳辣

茶马古道,是中国到西方的茶叶和香料的运输贸易路线,这古道山路上有个叫清溪村的地方,那里有种叫工交的果实,其实就是后来的贡椒。

姬云派人用了一年时间去找,才搞到手,为此不惜代价使用昂贵的丝薄纱当塑料布做暖棚,配合地火龙取暖去种辣椒

到了崔家,摆上火锅开煮

崔家家大业大,萝卜,泡发的蘑菇木耳银耳,牛肉羊肉都有

萝卜生了俩孩子,一种是红色甜菜味儿的,跑西方去了。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辛辣青白萝卜,留在了中国

姬云还带了百叶,黄喉,毛肚,鸭肠,羊脑之类的特色食材

黄喉不是喉咙管子,而是猪牛羊心脏连出的大血管,韧性实足超级耐煮

鲜艳红润的牛油辣椒汤底,里面的料子压根没见过

崔太爷不得不佩服姬云的那句话:论吃,我是专业的

作陪的崔闯是吃过,但那是茱萸花椒的料子。这次辣味完全不同,为此还特意吃了口红色的辣椒段

花椒本来是药材

功效有温中行气,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止痛,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血吸虫,蛲虫病,阴痒

花椒最神奇的是它竟然还能治疗疮疥。它不应该是辣菊花的吗?这是多么滴神奇反差?

除了药用,也就煮茶用,结果姬云楞给玩成了调料。

还有四川、贵州地区特产的一种花椒-麻椒。大唐人被姬云带歪了,这些全进了厨房

因为花椒成了香料,香料铺子也开始卖花椒了

崔泰没在家,朝廷那赶工处理手头的差事,省得过完年开工太忙碌

一帮人吃的其乐融融。然后正戏来了

“太爷,您看我这火锅如何?”姬云用筷子指指火锅

不能敲,犯忌讳

“好,人老了,就吃不出个味道,这麻辣的够味道”崔太爷吃出一身汗,特舒坦

千叟宴,清代康熙庆自己70岁生日。请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社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这大宴上就使用大量辛辣等刺激性菜肴让老人味蕾大开,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云弟呀!这越辣越吃,根本停不下来呀。这吃了以后,可咋办?”崔闯吃得呲嘴獠牙

“没错,就是炎炎夏日,吃这个一样爽快。配上凉果酒,水酒,那就是另一番滋味”姬云问崔太爷“太爷哇!这玩意,去卖怎么样?”

崔太爷当然高兴,做生意买卖,做就做了。都明白人,商乃贱业这一套在这里没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就是士族的崛起,门阀士族全面掌握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士族的奢靡生活虽然给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