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帝后的才能 (第1/2页)

后世那位爱情不顺的大美女唱的清平调这首歌,宛转悠扬,非常考验唱功。但是曲调并不复杂,朗朗上口又容易记。

崔莺莺回想起来了,然后清河崔家等天一亮,不再是全府上下皆赏酒肉庆祝的大排宴宴。

改大开中门,开品鉴会,以诗会友的高规格宴请

姬云抄袭李白的清平调三首,被清河崔家写在堪比屏风一样的大纸上,字写得大大的。最左侧写有注释:

咏蓝田县侯姬云

赞清河崔女盛颜

着贞观元上元初

就贴在檀木屏风上,放在前厅正中,供人观看(竖着写)

崔家前院,来人不论身份地位,认不认识,都可以进去观看。同时前院还安排府中乐师轮流负责将诗给唱出来,不得停息。

五姓七家的其他六家纷纷前来,崔泰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副手,任职满三年才可称侍郎),官场相熟的不熟的皆来此一游。口口相传,一时间人满为患

而清平调又是从未有过的唱法,这诗文又是写女子盛颜的,传出去就被平康坊那些姑娘用上了。

观字如见人,见不到崔家姑娘的倾国倾城,那点上这曲子听听,遐想之中见一见也是好的

清河崔氏要的是:势

表妹是你的这话崔闯没少说,他就是怕姬云忘了。但是姬云是侯爵,乃是新生代最实在的显贵。少年成名

找个媒婆说亲?不说掉分子不合适的事,压根没媒婆敢接这活儿。为啥?媒婆档次不够

崔太爷夜里与家里人聊过,天地君亲师,最合适的人选是皇帝与皇后。然后是姬云未磕头拜礼的老师李纲。再然后是四十五岁的大儒颜师古他爷爷,百岁的人瑞颜之推、或者儒家孔颖达一流。最后是姻亲程咬金,次等房玄龄杜如晦……几人

这些人有一位出头说来给姬云说这门亲事。崔家立马当场同意写婚书互换

婚书是聘书的常用叫法,是三书六礼中的三书之一

三书六礼也叫三媒六聘,这头一本最重要,受司法保护。崔家只要有了婚书,那就定下了名分。无论天涯海角,哪怕姬云死了,这门婚事都别想赖。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小手摸了,温香软玉入怀也享受了,这私下都享受了,你姬云不来要人还等着这头送人上门吗?

崔莺莺的担心不无道理,指腹为婚,口头婚约都严格遵守的唐人,对信誉极度看重

尤其是这些古老家族的观念,只要说了就得算,一口唾沫一口钉子

但是没心没肺又不着调的姬云脑子是有坑的,要是真不当回事那可把姑娘坑惨了

尊重传统的崔家人觉着还是婚书保险些。没名分算这什么事情?不给人家,姑娘以后也没法嫁人了。

崔闯帮表妹隐瞒了两年的秘密破案了,装了一肚子酒被踢进祠堂跪了一宿。崔莺莺也没好好睡觉,半夜她得给崔闯偷偷送水送吃的去

崔莺莺邀约不断,诗会,文会很多。与其她未出阁的姐妹还得陪着家里长辈出去应酬几次

才子佳人的故事戏码被润色加工后,传得到处都是,羡煞旁人。崔家大赚名望。

世家们玩嗨了!李世民不爽了。你们收了名望,可这是等于踩着我皇家的脸收名望,这太可恶了

隐太子李建成变了死鬼,子女尽被杀绝。老婆郑观音,乃是五姓中荥(荣)阳郑氏出身。成了寡妇后,孀居于长乐门

李世民预将其收入后宫,以拉拢荣阳郑氏

弟弟怎可与嫂嫂乱伦苟且?郑家宁愿姑娘死,都不答应

李世民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入后宫。叔叔娶弟媳这种事为五姓家不齿。结果李世民一生都没纳到五姓七家(大了说是十家)的女人

他后宫的女人要论血统最高贵的,其实是前隋帝女,现在的杨妃“这大唐的公主郡主还有何地位可言?杨妃你也是,你就不会帮帮皇后吗?要不然会有这事?”

皇后跟杨妃跪了

“臣妾知错”

“朕要找那小子,你们拦着,朕让准备些礼物送他。现在呢?全给耽误了”

李世民来回踱步,心情太差。就差说女子误国了

这已经把皇后说得挺一无是处的了。

可是皇后能咋滴?心里也委屈啊。娶人家五姓女,别说现在,就是之前的隋朝,汉朝,那也比公主高贵。人家说实话,这怎么怪我呢?

再说了,姬云性子跳脱,满长安城谁不知道他不着调?大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