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表妹进长安:绝不独活 (第1/2页)

姬云在延康坊看皮影戏,得了武侯消息的房玄龄带着皇令来此寻到他,拉着姬云在街边小声交谈直到争论时,一直盯着姬云的两个西明寺和尚上前想攀谈拉关系,想着以将来能为寺增加些香油钱。趁着房玄龄与姬云争吵时扰乱了周围护卫的注意力,终于找到机会,刚一靠近上前打了个稽首,喊了声佛号。

房玄龄发觉多出俩和尚,稻种地图乃是机密中的机密,不知他们听进去多少,为防泄露,从腰间拔剑就捅进一个和尚的心窝,姬云看房玄龄如此,以为他发觉危险,未及多想,抬腿俯身伸手抽出靴子里的三棱刺就捅死了另一个和尚。完事两人拉拉扯扯吵闹着进了宫。

两仪殿上姬云交代完三季稻。回家晕死。他俩都没与李世民提及还死了俩倒霉和尚。

结果姬云晕死第二天,御史在太极殿上报姬云与房玄龄昨日当街行凶,杀死西明寺两名和尚,扬长而去。

姬云不省人事,只能怼房玄龄。房玄龄又不能说出原由。闭口不言。

西明寺死了和尚。去告官说当朝府宰行凶?又不敢去。告姬云这个县侯?别说姬云没醒。就是醒着,扔六十枚铜钱赔了拉倒。能咋滴?所以西明寺只能联合其他寺院发动舆论攻势声讨而已。

李世民只得私下询问房玄龄后。以姬云未醒来为原由将事情搁置下来

……

武德九年十一月,天气很冷。眼看武德年就要结束换贞观年了。可是李世民每过一天就煎熬一天,心比天还冷。

孙思邈还没找到,而姬云已经昏迷了一个月了。纸是包不住火的。

稻种的事情非常机密,知道的人很少。要是取回来,哪能不用?要用事情就会全部漏出来。一旦普及,惠济万民。那导致姬云昏死的矛头就对准李世民。

取不回来稻种也不行。李世民他们不说,太监宫女不说。但是有人写下了。这人叫起居郎,隐形人一般。那帝王起居录写得明明白白。这事情迟早大白于天下。

反正姬云昏死的事情注定李世民背着。

李纲七十多岁的人了。这最后一个弟子还没好好教导,躺那跟活死人一样。桃李树已经种在了他家里。这是姬家人要求的。姬云很久前就交代过家里人,冬天移树才能来年让树活。这导致李纲亲自看了几次姬云后没敢再去。因为姬云越来越瘦。他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只能三天两头找李世民:人是从宫里躺着出来的,到家就睡过去了。到底对姬云做了什么?磕头拜师茶都没喝上,一篇文章都没教过。陛下必须要给一个交代。

魏征更干脆,天天写奏折,天天追李世民给姬云要个说法。甚至朝堂上发问:姬云有功于万民。是否苛待于他?

李纲一发力,孔颖达等儒家派系加入口伐序列,理由更厉害:启蒙书《三字经》只有姬云知道。得不到全书。那将是天下人的损失。问皇帝若有闪失,如何给天下人交代?

李世民有口难开。稻种牵连到地图,地图牵连到岭南。岭南如今只能安抚为上。一旦走漏风声。以如今的国力,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不开口,宫里待着来个不接见,能拖一拖。房玄龄杜如晦这俩没办法了,整整一个月东躲西藏。

……

也是姬云昏迷的第三十天,风尘仆仆从南方赶回来的崔莺莺进了长安城。到家先给崔太爷见过礼。然后到处找表哥崔闯,想他带着去找日思夜想的姬家表哥。

崔闯不在家,崔莺莺要人带路去姬云家。崔家人拦着不让去,以舟车劳顿为由,非得让她休息几天再出门。

崔莺莺心中起疑心,表面顺从回了自己的绣楼,私下指派贴身丫鬟小桃从后门溜出去找她手帕交凤飞飞打听消息。

结果小桃带回来的消息是姬云不省人事,茶饭不进已有足有一月之久。

大唐的马车没有避震器,更没有平衡装置。连月马车赶路,一路颠簸,本来崔莺莺就身子柔弱。这噩耗不啻晴天霹雳,裤衩一声。把崔莺莺劈得外焦里嫩。逆血上涌,晕倒在地,一条鲜红的血液自嘴角缓缓流出,映衬着她苍白的脸颊。

丫鬟小桃吓得魂都没了,大呼着小姐的名字,想把小姐抱上榻上。可是她没那本事。急得只得边哭边大声呼救。

崔家人立即乱做一团。等把崔莺莺救醒了之后,崔莺莺哭哭啼啼寻死觅活,就一句话:姬郎若去,绝不独活。

崔家人傻眼了!还没过门呢,这怎么能这样呢?

……

五姓七家(也叫七望。名门望族的望)同进同退,内部通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