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秋晚会(三) (第2/3页)

仍这样扯到这里,再扯到那里……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都能扯上一大堆,就像现在,一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乡下人见过的世面少。

“嗯哼,”看着还玉怔怔地看着自己,王浩不自在的轻咳了两记,道:“提刀子,呃不……提喇叭,要轮到我们上了。”

还玉噗嗤一笑,瞪了王浩一眼,“你还有没有人性了……”

演唱完了《感恩的心》的孩子们并没有退场,而是继续列在原地,由唱转换成了轻哼。

王浩两人提着刀子出现在了舞台中……

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条子。

“刚刚!我们义学收到了来自悦来楼的两千贯!和潘楼的一千贯,以及天然居的一千贯善款!

在这里,我代表五里坡义学的孩子们,向诸位义士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善没有大小之分,义没有前后之别。在这里,我感谢每一位伸出援手的义士。

杜圣曾有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双手,为这些孩子撑起一方温暖的天地。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安不能得广厦万间!”

话音刚落,伴随着场下一记记叫好声,舞台上再次响起百人大合唱《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及《同一首歌》三连唱。

一连套组合拳下来,京城市民的心灵经受了彻底的洗涤。

从开始同情的流泪,转变成此刻满怀美好希望的流泪。

赚翻了眼泪更赚翻了钱,本来是要等到离场时才让观众主动投钱的木箱,已早被场里场外的民众堆满。

就连舞台前面的边缘处,都放了一了一小堆一小堆的钱财首饰。

甚至连宣德门城楼上赵老大的后宫团们,都凑了一大盒金银首饰差人直接送到了舞台上。

据来送首饰的老熟人海公公讲,那上面已经哭得不行了。顺便还带来了赵老大的话:你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果然没令朕失望,这御街借的太值了……

末了还隐晦地表示,这样的场面,差不多了就成了,这万民齐洒泪的场景,总归有点不大好,尤其是上面那几位,哭得稀里哗啦的,莫要坏了那谁的心情……

王浩心说既然没让您失望,您老人家咋就不表示点啥呢,只是带了句话,钱是一文木有带。

不过也算够义气了,不光给了咱这诺大一个舞台,还出人出力,要没那么多禁军将士维护秩序,这样的场面还真难以控制。

还有柳月娥的老东家妙音坊,更是捐出来八千贯的全场最高一笔善款。

赵老二也没落人后,不但捐了钱,还表示将在开封府下辖各县分立义学。

王浩只得不情愿的特地上台,替赵二讲了几句好话。不管怎样,这事还是得赞扬一下的。

从京城义学,至开封府下辖各县,随后再到周边各州府。这样的扩散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

再加上这次义演打开的由民众主动捐赠的方式,来维持日后义学的主要开支,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多少也算是为这个世界做了点事吧,都说大宋朝有着最适合读书人生长的土壤。

希望这些原本只能走他们父辈的老路的贫寒子弟,能在这片土地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吧。

民众的热情大大超出预期,不断有城中的富贾豪商递来条子,对于这种数额较大的捐赠,王浩都一一作了现场致谢。

这很有必要,有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有激励他人的成分。

募捐不能是一竿子买卖,今日的场景,还要靠这些人的口传扬出去,让这种捐赠形式成为一种风气,在这个时代,没有别的法子,只能依靠口口相传。

除了银钱金银首饰,还有一些商号工坊捐米捐书,捐笔墨纸砚的,王浩也特意点名致谢,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对于这些条子上的数字,王浩一点也不担心会有诈捐的,这种龌龊的事情,在这里没人会做。

“发了发了发了,”看着这一串串数字和堆在后台的一箱箱银钱,还玉乐颠了。

“多办几次?贪婪是毒药,一次是激发人们的善心,两次三次就是消费人们的同情心了,你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么,你知道一块招牌在这个世界有多重要么?”

说着,王浩将手中的一叠单子一扬,“你信不信,这上面的数字,一文都不会少,这就是招牌在这个世界的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