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侍獾拇鸢浮!闭庖槐硎龈爬�寺砹兄饕宓奈��Γ�⒃な玖耸游难��帐醯淖杂膳筛鋈酥饕逭叩亩蛟恕S捎谌鄙僖恢纸���澈驮谛禄肪持薪�幸帐跗兰鄣某叨龋�蛐碜骷颐歉�菀捉邮芤晕难��锩��讨械囊恢殖跫渡缁峁δ艿亩ㄒ濉�
二、国民革命的背景
19 世纪20 年代在军阀战争达到了混乱的极点之后,目睹了又一场革命的兴起和军阀制度的消灭。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外交关系上和国内政治上的一系列目标。在外交关系上,革命的目的是废除在不平等条约体制下的外国特权和外国势力。每一个爱国者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但在国内政治上,各派间存在着众多的利益分歧。通过组织工厂工人和乡村农民发动社会革命,这本来也可能成为一种选择,但革命领导层的主要人物最终背叛了社会革命,镇压群众运动,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基础上巩固了政权。国民革命的全过程始于1921 年,直至1925 年年中。它从团结各派,积聚力量开始;两年后达到高潮,然后革命热情才开始消退。作为中国走向政治现代化的一步,国民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的政治形式,一党专政终于问世以替代旧的封建王朝制度。不平等条约体制也即将走到它的尽头。通过不断修约,中国收回了越来越多的主权。但这些可喜的现象不幸未果而终。国民党独裁政权并未能控制中国所有的省份。国民党赖以取得政权的那场国民革命,原本主要发生在城市里,一旦推行到农村,便戛然而止。同样,中国也未能彻底恢复全部主权,如未能如愿以偿地取消治外法权。这场国民革命与1911 年革命一样,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
西方对中国施加的可能影响至此也将用尽。无论通商口岸的西方实业家还是在内地活动的传教上,对中国问题都无可奈何。任何一个把不平等条约加在中国身上的西方列强都无法为中国提供一种政治改革的模式。它们同样也没有办法约束迅猛发展的民族主义洪流使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动力。西方帮助中国打破了旧制度,但它是否能帮助后者建设一种新秩序呢?这成了1921 年到1922 年间重建战后外交关系的根本句题。
拖沓的修约
外强希望看到中国建设成一个和其他国家一样稳定的中央政府。不平等条约体系在形成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终止的可能性。由于条约是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定的,其中一方(中国)接受另一方对它主权的限制。外国外交人士和中国民族主义者的分歧与其说在于中国是否应收回主权,不如说是以怎样的速度、通过怎样的过程来实现主权的回归。西方列强处理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的(华盛顿会议于1921 年11 月12 口至1922 年2 月2 日召开)二这个解决方案共分四个部分,但它无论从合法性、条款的可执行度,还是强权政治中的条约约束力来看,都不具备强制实施的可能。首先,方案规定英日同盟自行终止,两国之间不再建立其他替代性联盟。原先的英日同盟约定,一旦日本和美国发生冲突,英国和英联邦应加入日本一方参战。其次,会议就列强海军主力舰的吨位限制达成了一致,英、美、日之间的比例为5 : 5 : 3 ;附加条件是英国或美国不得在新加坡以东和夏威夷以西建立海军基地。第三,日本同意从山东撤军,同时也撤出东北亚。1918 年年中西方列强干涉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时,列强军队特别是日军进古了俄国远东的滨海省、中国东三省北部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这就是说,日本为了答谢英美承认它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权,把它在亚洲大陆上除朝鲜以外的势力区缩小到上卯5 年时的规模。最后,九国条约正式宣布,与会国家一致支持门户开放政策,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并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的关税问题和治外法权问题,逐步取消不平等条约体系。根据这些协议的规定,日本撤出了山东,英国也归还了威海卫。但关税会议一直拖到1925 年、1 926 年间才召开。即便到了那时,与会各方除了同意中国至1929 年可以实行关税自治外,没有就任何其他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同样,1926 年在北京召开的治外法权会议也未产生任何结果。使中国在走向一个民族国家的路途上更加步履维艰的,是它缺少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军阀和土匪的肆虐威胁到外国人的生命财产与安全。中国当局在履行国际义务时的无能使之在外争国权时往往气短。中国的内乱阻碍了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修改工作.。
苏俄对中国革命的启发
苏俄对20 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