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准备换戏 (第1/2页)

皇帝与外臣争权夺利。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权力交接之时,尤其是一些小皇帝,继位之时就被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管得死死的,形同傀儡,但小皇帝终究要长大,偏偏那些顾命大臣还不愿意交权,小皇帝只能扶持太监势力,与大臣相对抗,夺回朝中大权。

这是没办法的事

东汉末年的汉灵帝刘宏继位时年纪太小,根基太浅,大权旁落,自己就是个傀儡,汉灵帝刘宏才会重用十常侍

李世民执政开始,鼓励进谏,而且愿意纳谏,所以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谏

但是吧,看得出,纳谏是一回事,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昨天倾城离宫之后,大臣的进言,李世民听进去了。夜里经过思量之后,早朝一开始又有大臣不断进谏说太监宦官不得干政的事情

一太监都可以对行军指手画脚,武官们也赞同文官的提议

再后来女子不得干政的事情也扯了出来

长孙无忌自然反对,毕竟政务上他妹妹长孙皇后也多有建树

最终李世民纳谏下令不日焚表祭天,定下皇家祖训:太监宦官不得干政

下午倾城依旧开始她排演的大戏

先来气死人的美艳歌舞之后才开场,吃瓜群众似乎慢慢习惯了这种插播问题

这一幕是刑场砍头自杀的戏码:

昌平侯杨洪的儿子,杨俊,当时在土木堡为围困的时候,杨俊带兵救援,还未赶到,朱祁镇已经被瓦剌俘虏,所以怨杀杨俊的罪名是“救驾不力”

在杨俊被砍头的时候,无一亲朋好友为其收尸

只有一个叫高娃的京城名妓,一袭白衣进入刑场,高娃抱着杨俊,用舌头舔去他脖子上的鲜血,又一针一线得把杨俊的头颅和身体缝合起来,抱着杨俊的尸体,仰天大呼:屈杀忠良也

然后高娃自刎而死,陪杨俊共赴黄泉

出自《明朝奇女子传》

看表演假装砍头还是挺爽的,但是这救驾不力,吃瓜群众不明所以。但是昨天李世民的那些人可一清二楚不是这么回事。纷纷偷着打量李世民的反应,感觉这大戏是给皇帝看的才对

万恶的歌舞又来了,刚砍头好吧?跳个屁?这下吃瓜群众的菜叶子真飞出来了

赶紧撤,开始情景剧:

瓦剌蔻边,北京城人心惶惶,纷纷出逃避难

京城永定门上众士兵一遍又一遍大呼:太后懿旨,十四之内昼夜不闭城门,出城逃亡百姓,不可相互踩踏

瓦剌携俘虏朱祁镇直奔北京

于谦被从石场释放,官复原职。

但是朝堂之上

徐有贞怕死“速速南迁,以避祸事”

于谦怒斥“胡说八道”

土木堡连降大雨,所有徐有贞有主意“吾夜观天象,这是天意”

“京师是国本,一动,大势已去,许国慕楚,迁都而亡;魏国弃许都而迁都洛阳,200年后许都一丢,魏灭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于谦向太后进言“主张南迁者,可斩”

徐有贞继续狡辩“倘若北京要是真失守,皇家将无有血脉,那才是失了国本,现在不南迁,大明就要没了”

于谦不认可这说法“一旦退往江南,江北之地的百姓,尽沦为奴”

徐有贞“我请问一下于大人,你那几万人,能顶得住人家六十万吗?”

徐有贞“三大营还有多少人留守?”

徐有贞“你敢担保能打赢吗?”

一句句丧气话直戳心窝子

于谦愤慨猛然一挥衣袖,不想与懦夫说话

“主张南迁者,当斩”于谦此话慷锵有力

“瓦剌大军直扑北京,伯颜在山西苦战,他们兵分两路,把能战之士全带来了,臣以为,他们这次来,是不想回去了”于谦这番话提醒孙太后,他们不是小打小闹,实际目的要入主中原

这边争论,皇太后迟迟下不了决定,于谦提醒徐有贞他没胡子

这会儿关心胡子的问题是什么鬼?徐有贞一愣神的功夫,于谦上去就打

“干什么打人”刚才大臣们无人赞成,也无人反对,沉默不言,徐有贞一边躲,一边喊“太后,于谦他打我”

“你夜观天象呀?你怎么没跟你干爹王振一起死在土木堡?”

太后看于谦追着徐有贞打了有一会了,出口阻止“于谦,我把你从石场叫来,不是让你打人的。打够了吧?”

于谦一旁站不说话

太后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