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雨露均沾 (第1/2页)

以工代赈的提议可以有,但是这帮男人都不想开口

房杜二人抛砖引玉,李世民定计:主意是一名女子出的,那让她提出来,其他人就没有顾及可以光明正大去研究分析可行性

大唐不以言治罪,更何况,一帮老爷们总不能与一弱女子一般见识

这里是大唐,对女性的保护比后世还严格。历代女人地位最高的朝代就是唐朝

比如:奸**子者,死罪

还有更厉害的,《唐律疏议》大唐婚嫁法明文规定:诸蕃使人所取得汉妇女为妾者,并不得将还蕃

在异邦人的婚姻问题上大唐格外开恩,允许其在华期间与中国女子跨国通婚,但是这是有附加条件的。因为回国时不得将妻子及所生子女带回番邦,违者严惩

到了宋代,这条律令依然沿用,不过修正得更为人道:偷带中国妻子出国,判一年徒刑,若只偷带子女,可以罪减一等,毕竟混血儿只能算半个中国人

嗯,这很中国

大唐的女人就是这么宝贝

现在倾城进宫,没实现李世民的政治目标,却有意外收获,一句汉人的脊梁引出的故事,让武将一系纷纷捐粮出钱救灾

这下赚大了

李世民的坚强后盾就是武将一系

毛爷爷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对于李世民是体现到淋淋尽致的地步,从开始执政,就不断调整军队配置人数,安排将领,牢牢抓住军权,不惜一切代价,不给别人钻进去的机会

让军方将领吐出点东西来,李世民做不到

倾城让这些军方大佬带头出钱粮,那整个军方上下都要出的,加上朝廷出的,这次灾情已经够解决了,以工代赈有没有都行了

不能把牌一次全甩出去,所以,李世民觉着下次再说,再有灾情,让倾城来提出以工代赈的提议解决就好

武将们出钱出粮,文官那无动于衷

无所谓了!李世民眼神示意倾城:可以了

哪知倾城会错意了,以为文官那也得意思意思,让她试试

结果倾城怼了这么一句“指望连自己国家百姓都不要了的人来建设大唐,牺牲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人,你们不如去卖豆腐”

这话一出,李世民差点背过气去,倾城利用武将热血冲动抠出了钱粮,武将冷静下来自然会明白被套路了

这下可好这两边全拉进去,等于全得罪了,李世民还得保着倾城,毕竟给自己办事了。可是这太过了好吧?

文官们一听这话,传出去可就成臭大姐了,见死不救,尸位素餐呐

那多少也出点意思意思呗

大唐的国花是牡丹,李世民满以为倾城是没刺牡丹,哪知道是带刺的月季,刺还特别多

不过,倾城说是冀州人,李世民也就明白她为何这么卖力得罪人要钱粮救山东灾民了。因为冀州就在河北,今年也遭了灾。她很可能就是逃难来的,就算沦落风尘,还不忘拉别人一把,确实是难得的人品了,也算情有可原

等文官那一个个都喊价差不多了,李世民换了话题,让太监给了倾城一把弩,姬云做的那个。找了理由问

“冀州地处边关附近,姑娘可认得此物?”

“复合弩?但是不太一样”倾城自然认得

“那你好好看看”

“嗯”

倾城摆弄了几下,按住暗簧卸下箭匣,拉开箭匣,看里面有弩箭,关上扣好再装上。

手持握把,侧头看扶把有杆,一扣一掰,把杆给撇出来,掰满上弦归位,对着殿外瞄准,发射

“砰”一声之后,殿外汉白玉栏杆的栏柱碎了

朝臣没见过这玩意,李世民压根没公布出示。现在看倾城会玩弩,还是一箭射碎坚硬的汉白玉石。皆大惊,让倾城赶紧放下来

其实倾城给弩上了弦的时候,无名和几名太监已经挡在倾城与李世民之间了

倾城把弩给了无名,还鄙夷了一句“切,小气鬼”

大臣一看,这是小气的问题吗?那玩意一箭能穿好几个人好不?很危险好不好?

武将的目光全跟着那弩移动

文官看穿高跟鞋的倾城高隐约漏那大长腿,纷纷摇头叹息,丫头就是丫头

李世民看倾城不但喊出了名字,还会用“倾城姑娘认识此物?”

武将们全伸长了耳朵听倾城怎么说

“不就是弩吗?”

“是弩,朕说这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