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皇子皇孙;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谁都没有众望所归的声望;谁也没有一呼百应的实力;以致于杨玄感在选择新皇帝的人选时;茫然无措了
新皇帝的人选;是兵变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了兵变的成败。目前赵王杨杲和燕王杨侦都跟随圣主东征;不在考虑之列。留守西京的代王杨侑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扶植对象;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与河洛贵族集团虽然都是中土最大的保守势力;但双方一直以来都是针锋相对的政敌。如果河洛贵族集团发动军事政变;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从保守派整体利益考虑;未必会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但合作的难度非常大;除非形势明朗了;对河洛贵族集团有利了;且双方在利益分配上达成了一致;否则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绝无可能参与政变;所以代王杨侑暂时也不在考虑之列。留守东京的越王杨侗有崔氏的辅佐;有山东贵族集团的支持;而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与生俱来不可调和;所以越王杨侗也不在考虑之列。
最后就剩下了齐王杨喃。齐王杨喃在杨玄感、李子雄等人的心目中;一直是最好的皇统继承人选;无论是身份、能力、资历还是政治理念;都是最合适的新皇帝人选;但一直以来齐王杨喃的背后都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若齐王上位;等于给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做了“嫁衣”;这让杨玄感等河洛人失去了将其推上皇位的动力;最后更是一不做二不休;于脆配合圣主和改革派将其“打翻”在地;连皇统继承权都给剥夺了。
李子雄虽然与杨素、杨玄感关系密切;与弘农杨氏亦是政治盟友;但他毕竟还是陇西李氏;他的政治利益还是侧重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所以对杨玄感等河洛人配合圣主和改革派“摧毁”齐王杨喃之举非常不满;再加上他受齐王连累而“下台”;自身利益损失太大;更加重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彼此间的隔阂;所以在军事政变这件事上;李子雄虽然很积极;甚至到了水师之后就秘密谋划;但始终没有告之杨玄感等同盟者;原因就在如此;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已经不够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是;李子雄倾向于高举齐王杨喃这杆大旗;并把政变所得的政治利益归于齐王杨喃;但这显然得不到以杨玄感为首的河洛人的支持;而没有杨玄感等人的坚决支持;李子雄一厢情愿;剃头挑子一头热;兵变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所以当齐王杨喃坚决拒绝之后;再加上李风云的一番分析和推演;李子雄基本上也就放弃了兵变的想法。
然而;他放弃了;不代表杨玄感就放弃了;而杨玄感一旦发动军事政变;做为同盟者;李子雄于情于理于利益都要为之响应;都要生死与共、荣辱与共;这就是李子雄获悉杨玄感留镇黎阳督办东征粮草;李风云的预言得到验证之后;他主动联系杨玄感的原因所在。
结果他从杨玄感那里得到了更多机密讯息;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李风云预言的准确性;现在他基本上相信了李风云对未来几个月中土局势的推演;也就是说;再过两个多月;仅仅两个多月后;兵变就要爆发了;然而;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杨玄感也没有做好准备;齐王就更没有丝毫准备了;所以他迫切要见到李风云;具体商讨未来对策。
韦福嗣仿佛预感到了什么;第一时间告之李子雄;与李风云的秘密会晤;必须两个人一起;否则后果自负。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贼船
李子雄反复权衡后;不但答应了韦福嗣;还把董纯和李善衡都拉了进来。
从杨玄感的信中可以估猜出;杨玄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此证明;李风云对兵变的预言是正确的;由此推及;他对兵变失败的预测也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兵变失败;进入东都战场的齐王杨喃就危险了;极有可能在某些居心叵测者的诱惑和唆使下;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便是一场灾难。齐王灰飞烟灭;李风云的未来谋划就不得不推倒重来;而隐藏在李风云背后的东都中立政治势力对中土未来的布局将遭受重挫;中土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中可能一败涂地。
李子雄对兵变失败的后果非常清楚。只要兵变爆发;他和杨玄感等人的秘密同盟也就暴露了;而兵变失败后;同盟中的所有人都会死;还会累及亲眷家族。为未雨绸缪;李子雄密遣亲信返回东都;远赴陇西老家;先行安置亲眷家族;虽然未必能拯救他们;但最起码有一线逃生的机会。
李子雄还没有想好自己的退路;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对兵变的成功依旧抱有希望。如果兵变成功了;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局面;这也是他急于会晤李风云的原因所在。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