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李密冷笑;“我们若错失战机;便等同于帮助韦云起建立一支戡乱大军。韦云起有了军队;在通济渠一线站稳了脚跟;我们再想击败他就难了。”

他不便于透露自己与李风云的“交易”;更不会透露河南贵族豪望会在战场上暗中策应一事;毕竟这些事都见不得光;而且他也无法给予保证;只能想方设法说服义军联盟去攻击韦云起;虽然看上去这一举措十分冲动冒险;也没有胜算;但从东都政治层面分析;他有绝对信心一战击败韦云起。然而;关键时刻;李风云似乎动摇了。

王儒信本来忐忑不安;这时看到联盟诸将争执不下;反而平静下来。

他确信此趟使命可以顺利完成;李风云肯定会在济水一线牵制韦云起;只是;瓦岗军是否有实力攻克韦城?是否能在东郡官军的围剿下坚守瓦岗?若瓦岗军在举旗之初连遇挫折;连遭败绩;无法立足;那只有辗转南下投奔李风云了。如果瓦岗军最终的结果还是投奔李风云来求得生存;那又有什么必要在举旗之后与东郡官军浴血厮杀;打得伤痕累累损失惨重?保持现有实力投奔李风云;那就在联盟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在联盟的庇护下发展壮大。实力决定一切;只要有了实力;瓦岗军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将来亦有割据称霸之可能;反之;若现在决策失误;在实力孱弱之际就被官军或者联盟吞噬了;那一切梦想均将化作烟云。

王儒信看得很清楚;李风云和那个叫刘智远的参军事都十分重视韦云起;认为韦云起的存在将给联盟带来严重危机;所以要乘其立足未稳之际给其致命一击;而联盟诸将则从自身利益考虑;畏战怯战;不愿赌上性命。很明显;假若联盟诸将的意见占据了上风;那么李风云虽然会牵制韦云起以策应瓦岗军举旗;但不会攻击韦云起;如此一来;韦云起一旦拉起了军队;首先就会与东郡官军夹击瓦岗军;瓦岗军腹背受敌;难逃败亡之祸。

瓦岗军败亡了;韦云起的后方稳固了;接下来他就要南下攻打李风云;但此刻可能已经进入秋季;战局肯定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通济渠中断;京畿卫戍军已经出动剿贼;而联盟劫掠到了足够的钱粮;要撤回齐鲁了。从这一新局势中不难看到;联盟有惊无险的脱身而走;正是巧妙利用了瓦岗军;借助瓦岗军举旗之便利;拖住了韦云起南下步伐;给联盟争取到了从容应对战局变化的足够时间。

瓦岗军实际上就是一个牺牲品;虽然瓦岗军举旗的时机非常好;但因为缺少了实力最为强劲的徐世鼽的参加;缺少了李风云的全力支持;或者说因为被李风云算计到了;瓦岗军的举旗实际上变成了自掘坟墓的愚蠢之举。

王儒信的平静;让他看到更多;想得更深;而结果便是他重新回到了“起点”。他悲哀地发现;他不得不遵从李风云的计策;让瓦岗军以攻打韦云起来做为举旗的“公开声明”;而瓦岗人试图利用联盟在济水一线牵制韦云起的想法;根本就是一厢情愿;根本就没有看清楚整个战局的走向。

李风云却看得清清楚楚;他只问了两个问题;徐大郎是否参加举旗;联盟能否击败韦云起;一个是瓦岗人的问题;一个是联盟自己的问题;而偏偏就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战局的走向。缺少了徐世鼽的瓦岗军会失败;而联盟不打韦云起;不但给了韦云起剿杀瓦岗军的充足时间;也给了联盟继续劫掠通济渠和从容撤离中原战场的时间。

李密与霍小汉、甄宝车还在激烈争论;很快袁安、萧逸和徐十三也加入了“战团”;文武官员各执一词;泾渭分明;但军方三位统帅都不愿渡河攻击韦云起;使得决策方向逐渐偏离了李风云的意愿;于是李风云果断中止了军议;命令大军以最快速度推进到济水一线;隔济水河与韦云起对峙;以策应瓦岗军举旗;至于是否渡河攻击韦云起;则依据战局变化而定。

王儒信在离开联盟之前;再次求见了李风云。

王儒信没有信心说服翟让、翟弘和其他瓦岗兄弟;为此;他必须与李风云开诚布公的谈一次。李风云一定要迫使瓦岗军与其南北夹击韦云起;可见李风云有着强烈的掌控战局发展的**;他想从通济渠上赢得最大利益;既然如此;他总要拿几个像样的理由。

“将军;瓦岗军就算失败了;也还有退路。”王儒信很无奈;不得不说出一些瓦岗机密;“徐大郎没有参加此次举旗;便是退路之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们可避难大河。”

李风云笑着摇摇头;对瓦岗人的“幼稚”十分无语;“之前某一再建议你们举旗;但你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其背后的原因某也能估猜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