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辔揖臀仕�骸澳阄�裁醋式鸺苹�龅谜饷床睿�话词备�思腋肚�兀俊辈莆褡芗嗑退盗耍骸跋�鄄患笆被乜睿�换乜羁隙ň兔挥星�耍��跃兔挥邪旆ǜ�┯ι谈犊盍恕!蹦窍�畚�裁床患笆被乜钅兀肯�刍崴凳且蛭���┎簧匣酰��悦话旆�笆被乜睢H屏艘蝗Γ�慊岱⑾郑��械慕峁�际且桓龅ザ赖牟棵盼薹ǹ刂频摹�
任何一个单一的结果都可能受到很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所有的结果指标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光是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员工,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如此。比如国际原油价格突然大幅度提高,对一个用油发电的企业来说,电的价格没有办法随着石油价格的提高而提高,那么,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出现亏损。对于这个企业的总经理来说,利润这个结果也是不可控的。
小结
按照行为和按照结果发奖金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优 点按照行为发奖金被考核者可以控制自我的行为行为指标在操作中容易遭到异议;
缺 点结果不好的时候,行为评价可能很好按照结果发奖金考核相对容易操作系统会影响结果
那么,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操作呢?
说了半天优点缺点,看来都有道理,又都存在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兼顾,既按照结果发,也按照行为发。需要找出一种方法可以实现鱼与熊掌得兼。那么现实中是如何兼顾两种模式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行为标准如何与结果标准结合(1)
隋唐的“四善”、“二十七最”是如何结合的 隋唐时期,考核制度有所发展,考核的结果与官员的俸禄挂钩,也就是干好了有奖金,干不好没有奖金。唐朝对官员按照“四善”、“二十七最”进行考核。“四善”是对官吏政治素养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二十七最”实际上是考核二十七种不同职务官员的依据和标准。凡考核列于中等以上者在政治上可以升迁,在经济上可以加禄;列于中等以下者就要降职罚禄。“四善”等同于我们前文中所说的行为考核,而“二十七最”等同于工作的结果。那么,唐朝时行为和结果也就是“四善”与“二十七最”是如何结合的呢?
唐初的考核把“四善”放在首位,考核结果一共分为九个等级,其中,有“最”而无“善”者,只能得一个“中中”,保住现任职位和俸禄;而有“善”无“最”者,则可以分获“中中”(有一善)、“中上”(有二善)、“上下”(有三善),“上中”(有四善)等四个等级,得到加禄一季的奖赏。只有“四善”具备且又有“最”时,才能评为“上上”等。
唐朝这种重“德”的考核标准的形成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择官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太宗一贯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兑进。”毋庸置疑,“四善”、“二十七最”考核标准与考核等级的形成,正是唐太宗这种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以政治清明、官吏守法而著称的“贞观之治”的出现当与这一点密切相关。唐玄宗开元时期修《唐六典》,再次强调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标准,对于澄清吏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中唐以后,唐朝的考核标准与评判原则发生了变化。比如,地方长官对下属官员的评价标准仅依下列四项:一为“户口增加”,二为“田野垦辟”,三为“税钱长数”,四为“率办先期”。“善”的标准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德宗朝宰相陆贽严厉批评了这种考核办法,认为它可以直接导致四病:一为“有州县破伤之病”,二为“有稼穑不增之病”,三为“有不恤人之病”,四为“有不恕物之病”。应当看到,唐后期出现的种种政治问题如吏治腐败、宦官擅权、地方坐大、藩镇割据、农民逃亡等等,无不与官员“善”的丧失直接相关。而大批官员的失德则直接源于考核标准、评价原则由重“善”到轻“善”的变化。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最终腐蚀了李唐政权的官僚机器,导致了唐王朝的衰亡。
重“善”还是重“最”很难说对与不对,完全是与最高领导者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财政收入相关联的。从上文可以得知,唐朝的初期是以行为标准为主,结果标准为辅,行为好就可以被评为“中中”等级,后期可能由于财政状况恶化,而采取了以“最”——结果为主的标准。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以哪个为重呢?
行为标准与结果标准的挂钩
唐朝对官员评估的模式如下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