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未雨绸缪 (第1/2页)

什么特码的叫惊喜?

姬云就给长孙无忌的就是踏马的惊喜

还特别意外

卓玛刀的原产地那里的高原土

这压根不在大唐境内,有个屁用?

李世民都快笑抽了

赶紧走,此地不宜久留

长孙无忌提前答应了多给点。现在纠结得脸都变形了,姬云随着李世民就一起跑了

在宫里,姬云十分正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要求“大唐要禁枪,永不解禁。谁开口子,谁死,哪怕是皇帝也一样”

漂亮国为了卖疫苗,规定打疫苗,抽奖送狩猎步枪和霰弹枪,而且是定制的那种

被枪支文化荼毒的漂亮国民众,平均每一百人,就有120把民用枪支。因为拥有枪支太离谱,导致漂亮国警察一眼不合就开枪,否则搞不好就被反杀

当然啦,在漂亮国每年大约有1000名警察被杀死,绝大多数是被枪杀的

火器是姬云的独门绝技,看姬云这么郑重,李世民知道他在担忧着什么“理由呢?”

“一旦枪支形成文化,将永远去除不掉”

有漂亮国现成的案例,姬云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漂亮国一开始,民众并不喜欢抢,除开战争外,买枪的主要目的,只是打猎而已。国内的枪支需求是十分低下的。所以造枪也没个赚头,18世纪,那些枪匠的副业是造枪,只是算兼职。主业其实是做点锁啦,印第安战斧啦,壁炉,箱子铲子,烤面包机之类的。就是做点削皮刀,漏勺都比造枪赚钱

想起狙的那种不可思议的远距离,李世民倒是也认可姬云的说法“恩,只是少部分人拥有,还是可以的嘛”

清朝初期是看不上火器的慢吞吞,到西方将枪支威力研制到成熟的时候,清朝又害怕这种携带方便且隐秘的武器会对高层的生命产生威胁,就干脆完全无视了火器。连研究都放弃了

“枪支火器只能朝廷掌控,研发,臣会将火器的造法,以及没法造的完完整整留下来,绝不藏私”

姬云的保证,让李世民很高兴“让民间拥有枪支,真有那么可怕?”

“枪,从男人的工具,变为男人的标志之时,禁枪就永远无法实现了。所以,要从最开始就形成规矩,让后人不得违背”

“隋汉时期,槊是男人的标志。我大唐的男儿,拿什么做标志?”

“拿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用枪来做标志”

“枪与炮的威力不可同语,需知,火药的秘密保得了一时,是保不了永远的”

“对,就是知道火药迟早会泄露出去,那就会有人私造枪支来用。所以要早早禁止才是”

“大唐禁了,别国用了,我大唐百姓岂不是吃亏?天下分分合合,朕虽想大唐万世长存,以后的事,谁知道呢?那都是后人的事情了”

漂亮国21岁才能喝酒,但是很多州18岁就能买枪了。这民风纯朴得十分清奇。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2020年一年,死在枪口上的漂亮国国民超过4万人,平均一天死110人。你哪天看漂亮国新闻没有枪击案,那才叫新闻。民众买枪,导致暴力风险提高,结果导致更多人买枪,这就形成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生得自由,死得随机

“有朝廷保护,要枪做什么?还是说陛下觉着后人无能?”

“说得好,那朕问你,将来朝廷出口枪支火炮,你以为如何?”

“那只能让朝廷买卖。其它任何个人,以及团体都不能碰,这是底线”

18世纪末,漂亮国发现每次打仗都得去外边买枪,觉着丢人。开始发展一条龙的生产线。到19 世纪初,枪械制造商应运而生。结果这些私人制造商郁闷的发现,普通老百姓根本不需要枪,没有政府的订单,造枪就是死路一条

那时候,柯尔特不信邪,用名誉保证他们专利的连发枪的性能是别人家的八倍

然并卵,民众连普通枪都不需要,要你柯尔特的连发枪干啥?

1857年,史密斯威森公司向柯尔特这些同行们展示了什么叫惨,什么叫饿死。该公司全年

只生产了4把手枪

只要下得去手,看着没搞头,又赚不到钱,姬云觉着傻子才干枪支买卖

李世民比姬云更了解大唐的现状,很多重要的行当都不是朝廷完全掌控的。比如铁,丝绸,茶叶等“火器生意会如何?是什么样的?”

“那真是超级赚钱。比如挑起两国,或者某个地区的矛盾,那火器将源源不断卖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