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第1/2页)

李世民下了令要拓印。要改。等不着也急,问了话。贴身太监去查问后。这一得了回禀。心中恼怒。这姬云所画的地图取粮种可是事关国运的大事。竟然如此拖延怠慢。太过可恶!当斩。

想下口谕,又止了,再细问原由。不由得皱眉。

这事儿怨家里下人办事不利,可家里下人情愿杀头,也不敢污了地图,也算有心了。

毕竟是自己的手底下的。宫中皇后一再缩减用度以节省开支用于朝廷,再者说宫里的人都算私产。另一个是天下能工巧匠多聚集于皇家,世家,贵族手中。罚可以,杀了泄愤,不合适。可这得怪谁呢?

那只能怪姬云了。就李世民所知的,用木炭真正作画的,就这一个。还是给做了一副极其重要的画。

想了想,太阳穴突突跳。问姬云近日如何。

身边太监赶紧回话。内容是:姬县侯在家闭门养病。每日与婢女玩闹。

头一句挺好,后一句多余。李世民玩味儿得看了一眼身后站立的无名。坐回龙案之后。边看奏章边想事。

太监头子无名也是一脑门子汗。被皇帝那么瞅一眼。意思很明显,责怪他调教手下不力。

太监也是分等级,分派系的。就算做饭的尚膳监里头也是有不同的圈子。皇帝不会跟一个小太监计较那么多,但是必要的处罚得有。这就成了无名的事情。

无名心里别扭,就像吃了苍蝇一样。平白无故被牵连。心里生气。心里暗自琢磨,决定让这多嘴的小太监滚去洗装夜香的木桶。洗一辈子。

过了会儿,李世民想到姬云给自己画的画像。然后想到阎立本那画痴。心中有了计较……

果然,在家搞艺术的阎立本听了李世民传给他的密旨后,立马抱着李世民的素描画心急火燎动身进宫面君。不急不行,更大更精细复杂的姬氏画作,一想这个恨不得能立马飞宫里去。

阎立本是李世民的亲信,自己人,在宫里私下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再说大殿里就他们俩人。

阎立本上交归还了借走的画,几句交谈后,见到了姬云画的地图。然后双手扶着桌子盯着地图就研究起来。

等了大概茶盏时间,李世民开口打断了阎立本的思绪。问照着一丝不差复画一副,能不能做到。

阎立本又转头打量地图,刚才光看线条画法了。还纳闷跟素描不怎么一样?再看才明白,这叫地图的东西是很恐怖的存在。言:尚可。

“好,这里交给你,要快。时间不等人。事关国运。不可怠慢。”

说完李世民离开了。留下阎立本跟那研究地图。回两仪殿路上,想了想,还是传口谕给了房玄龄,让他找姬云问问那个1:1000是什么名堂。

房玄龄是大小朝会都得上朝的。下了朝也回不了家,他还受中书令一职(也就是宰相)得去中书省办公。这大白天找房玄龄不用去他家,得上中书省找。

给房玄龄传口谕的太监办完事走了。房玄龄做好安排面容平静带着家仆也离了中书省去找姬云。可心里却嘀咕:这事干嘛不让杜如梅干去?

这么想也对,历史上房玄龄是活活累出病给累吐血而死的。秦王府那会,建衙开三司,房玄龄除了出谋划策之外就是给秦王处理内务,上下打点。秦王成了帝王,秦王府的老人享福的不少,可不包括房玄龄,反而更加忙碌。

要是杜如梅知道房玄龄嘀咕编排他,肯定跟他辩上一辩。你忙得脚不沾地,我兵部尚书能好到哪里去?还兼个门下省检校侍中(权利等同宰相)。天天两头跑。到底谁比谁忙?比惨?你惨还是我惨?我鞋子都比你多费两双。

……

姬云早在家窝够了,跑出去撒欢没影。房玄龄去扑了个空。问姬家人也没问出来。

长安城这么大,哪找去?要是别人(官员贵族),出去落脚点一般是有数的。好找。可姬云不在这行列,爱好特别了点。玩起来能满长安转悠。

比如说去看波斯姑娘跳舞这种事情,别家的人想看,买些放府里当舞姬,在家看。而姬云能专门跑西市大街上,找支着帐篷跳舞卖肉做生意的波斯女子,面对面就在大街坐那看跳舞,看完还戏弄,完事就走

这种脑回路不正常的贵族满大唐就这么一个。找撒了欢的姬云跟大海捞针一样。房玄龄干脆让武侯去帮忙找去。

大唐到处是高高的鼓楼。里面有武侯居高临下盯着长安城的一举一动。鼓楼上武侯用涂有不同颜色符号的牌子相互间用暗号传递信息(姜太公竹节传书)加上地面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