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这话算是戳到众人的心坎儿上了——别以为蒋介石不在,你们就可以乘势而上,夺他的位子,告诉你们,以后的日子难着呢,不光是对内收拾局面,还得御外,对付日本人。

后面这个难题,硬生生地把自诩多才的汪精卫都逼了下去,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比老汪玩得转?

不光何应钦无言以对,其他人也默然无语,再也发不出任何高论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呢?

宋美龄见已压住众人,信心大增,遂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找一个和平解决的途径。

我们要两手出击,一方面做好包围西安的准备,但是切记,一定不要轻易开枪或轰炸;另一方面,我们调兵遣将不是要时间吗,为什么不抓住这段空当,尝试用和平手段营救“委员长”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等到后一种办法用尽,“和平已至万分绝望”之时,作战准备也完成了,到时候再打也不迟。

对于宋美龄来说,“绝望”这两个字是她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可是又不得不提,所以要加上“万分”二字。

如果像宋美龄说的那样,自然是好,可是问题也正在这里。

由于得不到准确消息,外界盛传,西安城里到处都是血与火,已成恐怖世界,连蒋介石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试问可用什么和平之法,如何营救呢?

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谁敢去西安。

宋美龄说:我去!

听得此言,举座皆惊。众人勃然变色,一片反对之声。

有的说,你去干什么呢,没准“委员长”已经没命了,或侥幸未死,“叛军”也饶不了他,你去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还可能多死一个人,是做不必要的牺牲。

还有的说,你去了还不照样要被关起来,那样人家更可以要挟你丈夫了,而且对方手里又多出了一个人质,只会增加事情解决的难度。

尽管宋美龄亲自出马的请求未能得到通过,但她出人意料的表现和发挥,却使她得到了会场上大多数人的支持,成了当天的意见领袖。

据说蒋介石本人并不特别擅长言辞,一些比较精彩的话都是事前拟稿然后照本宣科的,如果是临场答辩,嘴还钝得很。

不知道是不是月老给配好的,他老婆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潜质却着实让人惊叹。那些唇枪舌剑的片断,常常会让人想起三国时的一由卝卝整卝理个著名场景——舌战群儒。

论处理突然变局的能力和见识,平时饱食终日的政客们并不比“群儒”高明多少,所以气场很快就都给突然杀出的“女诸葛”给占领了。

主和派成了赢家。

第22章 情义无价

虽然暂时阻止了进兵,可是宋美龄的心情并不因此而轻松。

那些劝她不要冒死涉险的话,往好了说是为其安全着想,听着却着实让人不是滋味,似乎蒋介石真的已经凶多吉少了。

毫无疑问,悲戚和失望,黯淡和怆然,会一次又一次地袭击这个不幸的女人,但她必须挺住。

由于自己不能亲往,在经过同意后,宋美龄决定派洋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前去西安打探情况。

端纳以前也做过张学良的顾问,经过这位老外的从中交涉,西安方面答应放人,不过放的不是蒋介石,而是扣押的人质之一——政府要员蒋鼎文,后者告诉大家:蒋介石还活着!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宋美龄的心仍然悬在那里:现在活着,不等于可以永远活着。

她料定张杨在无力抵御中央军,又被四面围困的情况下,一个最大可能就是乘飞机携蒋出逃。

说起飞机,宋美龄可不是一个外行。她自己也乘机去过西北,知道那里大多山地崎岖,飞机很难着陆,而像样一点的飞机场,又尽为中央军控制,张学良的座机去不了。

如果一定要飞,能飞往哪里呢?

很可能是陕北苏区。

这个念头让她坐卧不宁。

她准备再次去西安,但在即将登机的最后一刻,却又被拉住了,不过这一回并不因为她是“一般妇人”或“普通国民”,恰恰相反,她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恢复到了“特殊国民”。

蒋介石还活着,这就意味着,她的老婆仍然是那个供大家仰望,且无人敢得罪的第一夫人,岂能轻易犯险!

代宋美龄飞赴西安的,是主和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宋美龄的哥哥、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