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君且慢行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今日朝会,所有在京的文武大臣都全部齐聚。 待众人都落座后,李治这才来到了正殿,大臣们开始向皇帝行拜见礼,然后归位落座。 邓宏和长孙无忌仍然站在第一梯队,但不同的是,长孙无忌那一梯队的人,大部分都被送进了大狱,以往一家独大的长孙无忌集团,如今却显得落寞不堪。 李治冷漠地盯着群臣,随后示意旁边的刘忠传达圣旨。 刘忠润了一下喉咙,随后上前向群臣传达皇帝旨意。 “大唐皇帝法令,前有房遗爱谋反一案牵连甚广,经后详查,吴王李恪、蜀王李愔、江夏王李道宗、安国公执思失力、谯国公柴折威等人均无谋反之实,着令立即官复原职,六部以证清白。” 听闻此言,李恪和李道宗等人都松了一口气,自从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后,众人整日忧心忡忡,现如今真相大白,他们终于可以过个安稳的日子了。 李恪等人洗刷冤屈、官复原职,接下来便是给房遗爱等参与谋反之人定罪。 “大唐皇帝法令,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巴陵公主,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武安郡公薛万彻,世享皇室恩惠,却不思皇恩,阴谋造反,即贵为皇室也天理难容,念其皇室身份及祖上功德,特赐李元景、巴陵、高阳二公主鸩酒一杯,房遗爱、柴令武、薛万彻即日斩首示众,其子嗣免于死罪,流放岭南。” 高阳公主等主要谋反之人皆已获罪,接下来便是处置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以及此次参与刺杀邓宏的官员。 “大唐皇帝法令,太尉长孙无忌与宰相褚遂良纠结党羽专权弄政、诬陷宗王,本应罪无可恕,但念其有功于社稷,特赦罢免长孙无忌一切官职,遣回故里,褚遂良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 另外还有兵部尚书崔郭礼和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十多名旧臣被贬官三级,参与刺杀邓宏的官员,有二十人被判斩首,十七人被抄家流放。 李治终究还是不忍心处置自己唯一的这个亲舅舅,如果真的严惩长孙无忌,想来长孙皇后在天有灵,也会感到不安。 “罪臣长孙无忌谢陛下天恩。” 长孙无忌朝李治跪了下去,当得知长孙家仅是自己一人被罢官,其余人均未受到惩罚时,长孙无忌顿时老泪纵横。 他看向邓宏,知道这是对方有意留手,联想到自己上次对邓宏的夫人动了杀心,差点铸成大错,长孙无忌就愧恨不已。 次日,房遗爱、柴令武和薛万彻三人,和那二十名官员一起被押往了东市,随着行刑官下达斩首令,二十多人全部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东市。 随着房遗爱等人被斩首,高阳公主也在绝望和不甘中,喝下了李治赐予的鸩酒,结束了自己年轻且短暂的一生,至此,房遗爱谋反一案就此结束,有罪之人皆已获罪,无罪之人得以平冤。 长孙无忌也决定前往洛阳安度晚年,临走之前,他特意来到了李世民的昭陵,向李世民告别。 “陛下啊,无忌愧对于你的托孤之恩,没有辅佐好新皇,反而迷恋于权力,以至于成了社稷的罪臣,无忌老迈昏聩了,有负于陛下的重托啊!” 长孙无忌跪在李世民的墓前,痛哭流涕地诉说着自己的罪行。 “我犯了大罪,本来应该罪无可恕,新皇仁慈,更多亏了邓宏,陛下啊,你果然没有看错人,邓宏他确实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啊,无忌不如他,我老了,跟随你大半辈子了,也该退隐了!” 长孙无忌一把鼻涕一把泪,看着先与自己离去的李世民,哽咽难言。 二人既是亲戚,更是知己,可惜的是,晚年的李世民看透了长孙无忌,可长孙无忌却没有理解李世民。 长孙无忌一直在昭陵陪了李世民很久,直到很晚了他才起身。 “陛下啊,我走了,这次一别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或许已经回不来了,你不要感到孤独,或许再过个几年,我就来陪你了,到时候,你要打要骂,我都受着便是。” 长孙无忌步履蹒跚地离开了昭陵,经过这一次的争斗,他似乎苍老了许多。 几日后,长孙无忌的马车缓缓离开了长安,看着渐行渐远的长安城,长孙无忌时不时就要拉开帘子看一眼,这是他待了几十年的地方,他曾在这座城里,做了许多影响大唐的大事。 “无忌兄请留步!” 突然,邓宏骑马追了上来。 “兄长,怎么不辞而别啊,连声招呼都不打?”邓宏追了上来,今日下朝时,他才听长孙冲提起长孙无忌今日即将回乡的事情。 面对前来送别的邓宏,长孙无忌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二人早年情同手足,晚年却因为政见不合,自己也因此与邓宏渐行渐远。 犹豫了一会,长孙无忌还是下了马车,决定与邓宏见上一面。 “贤弟今日好风采啊!” 看着精神仍然饱满的邓宏,长孙无忌不禁感叹道。 “哈哈,人老了,不能和以往相比较了!”邓宏笑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