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天下第一道教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由于倭地的变故,邓宏决定告别金陵,前往倭地帮助李恪解决眼前的危机。 但在此之前,邓宏决定赶回青城山一趟,因为,那里同样有他牵挂之人。 在和杨宁说及此事后,次日,邓宏特地叫来长女舒欣,简单交代一下离别之事。 当得知父亲又要离开时,舒欣却面露不舍,但她知道,父亲之所以离去,定有要紧之事,再者,父亲的身体亦不用自己担忧。 “父亲,你何时归来?”舒欣问道。 闻言,邓宏笑道: “放心吧,等我处理完倭地的事情,自会回来陪你们。” 闻言,舒欣这才放心,至于二女儿长乐那里,自然有舒欣去向她解释。 几日后,邓宏与夫人便告别了金陵,动身前往青城山。 二人一路游山玩水,或骑马日行千里、或驾一叶扁舟顺江而下,一个月后,夫妻二人便抵达了益州境内。 期间,邓宏还会晤了着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邓宏途经骆宾王治下州府,骆宾王因仰慕邓宏才学,特来求拜。 作为唐朝着名的大诗人,骆宾王以礼下拜,对邓宏尊敬有加。 邓宏在骆宾王处住了小两日,两人整天吟诗作赋,邓宏对骆宾王的才学感到由衷的喜欢,骆宾王亦对邓宏的诗句钦佩之至。 这一切都缘于几十年前,邓宏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江南好”一诗。 作为一名历经三朝的大唐名将,又是一位对大唐社稷影响颇深的改革家,除此之外,邓宏还是一位在世人心中难以企及的诗人。 悄然无息中,邓宏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眼中,大唐最璀璨的文学代表…… 临别之际,二人皆是依依不舍,为送邓宏,骆宾王更是在离别之际,写出了那首着名的诗句: 《送别》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邓宏对这首千古留名的诗自是朗朗上口,更知道这首诗是当时吐蕃犯境,骆宾王追随吏部侍郎裴行俭出征前,离别故友时所作。 如今,虽因自己穿越的原因,这首诗所着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邓宏仍然是感慨万千。 这个天下,虽然大体顺行了大势,但仍然有许多人的命运被自己改变,比如眼前的骆宾王。 历史上那篇着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没有创作出来,骆宾王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诗人该有的善终。 临别之际,邓宏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相送,只好给骆宾王开了一副保养身体的草药,其人毕竟太过年轻,邓宏还是希望他能多活一些岁月,为唐诗三百首多做一些贡献。 告别骆宾王后,邓宏又带着妻子一路沿蜀道北上,历经半月后,方才抵达青城山下。 青城山三师派道门前,两位小道士正拿着扫帚,打扫着门前。 “师兄,我来教中已有一年,何时才能有机会见到三位祖师啊?” 一名十几岁的小道士问道。 闻言,年龄稍大的一位道士却笑道: “别说你了,我来教中已有三年,别说三位祖师了,就是掌教大师兄我也没见过啊!” 闻言,小道士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失落,三师的名气太大了,因此吸引了不少一心求学的年轻人拜入三师派门下。 这些年来,三师派每年都要收徒上百人,近几年来,三师派的门徒已经高达上千人,俨然成为了当今天下第一道教。 “我又回来了!” 邓宏看着逐渐壮大的三师派,眼里充满了欣慰之色,这一教派,是经他一手创建的,将来,邓宏的宏愿便是将袁天罡、李淳风与自己的毕生传承延续下去,让三师派成为整个道教最出类拔萃的存在。 “二位居士留步,道门重地,不得随意观望。” 两位道士拦住了邓宏二人的去路,见邓宏四处张望,两名小道士顿时警惕了起来。 看着两名小道士紧张不已,邓宏笑道。 “我观赏自己的家也不行吗?” “你的家?”小道士疑惑不已,“这位居士真会说笑,此乃我三师派道门重地,岂能你说是你家就是你家呀!”小道士笑道。 闻言,邓宏却是微微摇头道: “三师派受天下居士香火供奉,小师傅你尊称我为居士,那既是我所供奉,如何就不是我的家了呀?” “这……”闻言,小道士一时语塞,半天也回不上来。 “记住,万物为道,道方能存。” 邓宏教导二人一句后,便带着妻子走了进去,独留两名小道士在原地疑惑不已,邓宏说的话太过高深,二人正在冥思苦想。 教内,上千名弟子听道的听道、练武的练武,大家各司其职,教内一片井然有序。 邓宏并没有打搅众弟子修行,而是径直登上了半山腰间。 行走在山路上,邓宏不禁想起了过往的日子,对袁李二人的思念也涌上了心头。 此时,小道观外,袁天罡却是眉头紧皱,坐在他对面的李淳风则是已经老迈不堪,以往的仙风道骨也不复存在。 “道友,没用的,省点力气吧!” 李淳风无奈摇了摇头,闻言,袁天罡却是加大了内力。 一层又一层的真气在二人之间来回旋转,仿佛天地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