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倭国近况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二人笑着拥抱在了一起,邓破奴乃是杨宁所生,而杨宁又是隋朝蜀王杨秀的女儿,蜀王杨秀乃是隋炀帝杨广的亲弟弟,而李恪,则是隋炀帝女儿和李世民所生。 二人皆拥有隋朝血脉,又是近亲老表。 唐高宗显庆三年,李恪母妃杨氏病逝,三年后,邓宏率领大军荡平倭国,在倭地设平倭都护府。 虽然倭地被纳入了大唐的统治范围,但倭人却在唐军主力撤退后反叛不断,再加上当时邓宏率领的大军只占据了倭国都城和关中、九州一带。 因此,倭地并没有全部纳入大唐的有效管理中。 当时,吴王在梁州赴任,当闻倭地反叛不断时,李恪遂主动上表,请求代表朝廷前往倭地镇压叛乱。 李治闻言大喜,吴王李恪本就文武双全,在太宗诸子中,才干名列前茅,就连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时常夸赞于他。 在太子承乾和魏王泰两位嫡子先后被废后,李世民甚至有意废太子李治而改立吴王李恪。 后来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极力反对下,此事才作罢。 对于这位皇兄,李治又喜又惧,因此,在李恪主动提出要前往倭地时,李治当即大喜,毫不犹豫地任命他为平倭都护。 就这样,李恪于显庆年间,率领五万唐军主力东渡倭国,从此替朝廷镇守倭地。 李恪到任后,果然不负众望,率领唐军镇压了关中倭民的叛乱,并不断对关东、中部、北海道及海内外诸岛屿用兵,将上述地区大部分彻底纳入了大唐的统治范围。 李恪这一去便是几十年,走时,他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回时却已是老迈不堪、饱经风霜的花甲老人…… “吴王殿下,你老了!” 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李恪,邓破奴不禁叹息了一声。 李恪闻言,苦涩笑道: “你也老了啊!” 说罢,二人又相视一笑,如今,李恪已经是64岁的高龄,邓破奴比他小上不少,但也是半截尘土埋入腰间…… “快请进,今日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说罢,邓破奴当即拉着李恪的手臂,两老表有说有笑地走进了府里。 “姑父、姑母近来可好啊?” 李恪问道。 闻言,邓破奴感到有些好笑,他想说自己老爹比你还年轻呢,但又不能这么说。 “父亲和母亲就在后院,吴王前去一见便知。” 后院,邓宏正在续写自己的小说,杨宁则在一旁运功练气。 “铛铛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谁啊?” “父亲,是我~” “进来吧!” 门打开后,邓破奴和吴王并排走了进来。 “今日下朝这么早啊?” 邓宏埋头问道。 “嗯嗯,父亲,你看这是谁?” 邓破奴指着一旁的李恪笑道。 “是谁?” 邓宏抬起头来,看向李恪。 和邓破奴不一样,仅看一眼,邓宏便认出了李恪,李恪,同样是他看着长大的。 “吴王回来了啊。” 邓宏笑道。 “姑父近来可好。” 李恪走上前去,恭敬地对着邓宏行了一礼。 “尚好、尚好。” 邓宏笑道。 “恪儿……” 就在这时,杨宁也闻讯走了过来,当看见一脸沧桑、白发苍苍的李恪时,杨宁脸上瞬间面露不忍之色。 “姑母……” 在见到杨宁那一刻,李恪瞬间喜极而泣,他立即走上前去,拥入杨宁怀里,姑侄二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恪儿,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杨宁抚摸着侄儿头上的白发,眼里满是心疼之色,她和李恪本就血脉相连,又同是隋朝炀帝之后。 杨宁小时,是由隋炀帝发妻萧皇后抚养长大,自小便和李恪生母杨妃交好。 因此,对于杨妃的儿子,杨宁更是视为己出,杨妃逝去后,杨宁在这世上,更是只有李恪这唯一一个遗脉亲人。 “恪儿过得很好,劳烦姑母挂念了!” 时隔多年再见姑母,李恪眼里的泪水不停地往下流,杨宁忙为他擦掉眼里的泪水。 “恪儿,这次回来就别去倭地了,姑母让你姑父去给新皇说一声,以后你就留在长安,永远不要离开姑母了好吗?” 李恪闻言,无奈说道: “姑母,恪儿这次前来,便是为了倭地一事,恐怕待一段时间后,还是得回去; 倭地情况复杂,没有我坐镇,唯恐会出乱子。” 李恪担忧的说道,闻言,邓宏倒是对倭国近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好了,我们边吃边说。” 随后,邓宏吩咐下人去准备晚饭,一家人开始边吃边聊。 “姑父、姑母,李恪敬二老一杯。” 李恪举起酒杯,朝邓宏夫妻敬道。 “好。” 邓宏夫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邓破奴夫妻和邓继业夫妻,也先后与李恪打了招呼。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后便散去,独留邓宏与李恪在后院。 “说说吧,最近倭国近况如何?”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