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登基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闻言,邓宏不禁感叹道: “有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邓宏今昔已经八十有六,对世间万物,再无留念,金钱名利更是过往云烟,因此,即便是我想留在你身边,已是力不从心、没有时间了!” 言语之间,邓宏的眉头露出了深深的皱纹。 自武德三年入朝为官以来,他已在此度过了六十三年的漫长岁月。 他曾经历了武德年间的风云动荡,亦亲眼见证了贞观年间的万国来朝,无数年来,故友陆续凋零,经历了这么多,邓宏的心境早已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 闻言,李显脸庞不禁闪过一丝酸楚。 要不是邓宏提及,自己都快忘记,眼前的先生,已经是前隋朝年间的人了! “那先生就留在长安吧,先生在长安度过了几十年,那就让长安成为先生最后的归宿吧。” 李显说道。 邓宏闻言,笑道: “世界那么大……” “你别瞎溜达……” 邓宏“……” 邓宏继而笑道: “人啊,无论走到哪里,都免不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亦不例外。” “所以,先生想回归故里吗?”李显问道。 “嗯嗯。”邓宏点了点头。 “那先生的家在哪里?” “彩云之南!” 李显“……” “彩云之南?”李显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 “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应该很美吧?” “嗯,那是一个拥有七彩祥云的地方。 那里埋葬了我最亲爱的家人。” 邓宏叹道。 闻言,李显也不好再劝邓宏留下,而是问起了此行最重要的一件事。 “先生既执意回归故里,学生愚钝,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请教先生。”李显拱手道。 “嗯,你说。” 闻言,李显舒缓了一口气,随后道: “先生历经三朝,阅人无数,此我不及也。 当今天下,虽经过高祖、太宗及先帝励精图治,已是国富民强、四海臣服,但近来,先是先帝驾崩,再是皇兄英年早逝,接连出现如此大之变动,朝廷内外,无不是动荡不堪,隐藏着无数潜在的危险。” 李显担忧的说道。 “先生阅人无数,因此,李显恳请先生推荐一些拥有真才实学的能臣,以协助我将来治理好大唐,守住列祖列宗的江山。” 闻言,邓宏脑袋飞速运转,沉默良久后,他缓缓开口道: “殿下能如此想,邓宏甚是欣慰,大唐幅员辽阔,唯有这成千上万的臣公,才能管理得过来,要想治理好大唐,唯有君明臣贤,君臣共治,社稷方能长治久安。” 邓宏一丝不苟地说道。 “当朝,文臣之中,中有洛州司马狄仁杰、左有兵部侍郎姚崇、右有中书舍人宋璟,此三人,皆有不世之才,文能提笔安天下,说的莫过于他们,殿下可引为重用,他们定能协助殿下治理好大唐。” “那武将呢?” 闻言,李显内心激动不已,邓宏阅人无数,经他推荐的人选,绝对是上上之选。 见他急不可耐,邓宏抿了一口茶后,这才缓缓开口道: “当今大唐虽四海升平,但潜在的敌人亦不能小视,治天下难,守天下亦难。 武将之中,王孝杰、邓继业……等皆是能征善战的良将,大唐边关有他们镇守,胡族定不敢来犯。” 邓宏一口气给李显推荐了十几名文臣武将,他倒是想给李显推荐诸如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王忠嗣、李嗣业、哥舒翰等大唐名将。 但这些人,不是尚未出生,就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根本不是这一时代的人。 听着邓宏讲述着这些人的性格和优点,李显既兴奋又惊讶。 这些人,上近花甲之年,下方壮年之人,邓宏皆能了解得如此透彻,细思极恐下,李显甚至对邓宏感到了一丝敬畏。 难怪先生能几十年屹立不倒……李显在心里感叹道。 “好了,我所知道的,唯有这些了!” 邓宏叹了一口气,随后抿了一口茶。 李显颇有一丝意犹未尽,但他知道,再问就不礼貌了! “多谢先生,这些人,待我登基之后,一经详查,即刻启用。”李显高兴道。 随即,二人又聊了许久,期间,李显主动要找邓宏饮酒,邓宏自是乐得如此,于是,师徒二人又小酌了几杯,这才散去。 十日后,先帝驾崩已到期限,乾陵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于是,在邓皇后和李显的主持下,李治的棺椁被抬出了皇宫。 一同被抬出的,还有已逝太子李贤的棺椁。 李治驾崩之际,曾再三嘱托,要求丧事从简,但为了不委屈先帝,李显在跟邓皇后商量之后,还是将李治下葬的规格升至最高。 棺椁缓缓运入乾陵,至此,大唐第三任帝王李治入土为安,一切事宜盖棺定论。 李贤也被葬在了李治的旁边,由于事发仓促,李贤的棺椁只被草草掩埋,但仍不失为亲王之规格。 三日之后,李显承李贤遗命,以亲王之身,于大明宫登基为帝,大唐由此迎来它的第四任帝王。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李显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着他的臣子们的朝拜,看着眼前如此宏伟的盛景,惊讶、兴奋、激动不断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