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党争初显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先帝的法令当然没错,朕继位以来,一直在遵循先帝的政策和律法,不过,如今已经是永徽朝,宰相的意思是,朕连加封谁的权力都没有吗?” 李治语气中带着一丝怒气,他今天这反常的举动,顿时让在场的大臣们感到不安。 因为李治刚登基的时候,对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说的话,基本是遵从为先,遇事都要先请教于几位托孤大臣,可如今,陛下却正面硬刚宰相,这反常的举动还是头一次。 “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兵部尚书说得有理,亲王怎么能在朝中任职呢,自汉朝以来,亲王就藩于封地,这是历朝皆遵从的事情,就算是陛下,也不能违背朝廷的法令才是。” 面对皇帝的怒气,褚遂良并没有退缩,反而据理力争,反正今日无论如何,都不能留吴王于朝中。 无论是开府仪同三司还是司空,都是散官和统一职官的最高职位,让一个身份本就高于他们的亲王来担任此职,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宰相此言差矣。” 还不待皇帝发话,陈国公侯君集就站出来怼道。 “哦,陈国公有何高见?” 褚遂良见是一向不问政事的侯君集,遂有些不屑的问道。 侯君集倒也没理会褚遂良的不屑,而是说道: “先帝的法令正确不假,但如今是永徽朝,吴王仁孝礼善,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陛下乃圣明的君主,加封有才能的臣子去管理社稷,造福于天下百姓,此等利好江山社稷之事有何不可?” 侯君集说完,扭头向皇帝行了一礼,丝毫不给这个宰相面子。 褚遂良听完,不以为然地笑道: “陛下乃圣明的君主,这不用陈国公你来提醒,但这是两回事,岂可论为一谈?” “为何不可一谈?”侯君集不屑道。 “君主圣明是社稷之幸事,但正确的法度也应该遵从,先帝乃圣明之君,但贞观时期,还是继承了不少高祖时期的法令,如今,陛下刚登基,既然先帝的法令是正确的,就应该继承。” 褚遂良对今日侯君集的言语,也是颇为惊讶,侯君集本是行伍之人,一向粗鄙,可今日粗中有细的谈论,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有人授意为之。 李治看着下面两帮人马怼得你来你往,一时也不知头绪。 终究是帝王心术还没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能成为宰相之人,定然不是等闲之辈,面对褚遂良犀利的言辞,侯君集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 “我觉得陈国公之言有理。” 正当侯君集不知道怎么回答时,秘书少监上官仪站了出来。 “新朝理应该有新的气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贵族也认为先祖的法度正确,以至于墨守成规,导致秦国衰落,而后秦孝公以商鞅为变法,制定新的法令,秦国终能统一六国,臣想说的是,一成不变,总是遵从,终会导致朝政衰败,唯有不断的改变,江山才会继续兴盛下去。” 上官仪从贞观时期就与邓宏交好,两人经常一起朗诵诗词,再加上邓宏如今大权在握,他更是看清了形势,想为家族谋求个好前程。 吴王和邓宏关系匪浅,如今陛下又坚决要封吴王,这样一来,只要自己支持陛下的主张,既能讨得陛下欢心,又能结好邓宏和吴王,这样的好事何乐不为。 “此言差矣。” 上官仪说完,中书侍郎来济又站了出来。 紧接着,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宇文节、韩瑗、李义府等朝廷大员,全部一齐上阵。 “秘书少监你除了会作诗词以外,对朝政真是一窍不通。” “哼哼,来大人不见得比本官好多少。” “陈大人,你一个右卫将军瞎掺合什么……” “哼,照你这么说,只有你们这些拿笔墨的人能议论朝政,那还要我们武将干什么?” …… 双方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唯独邓宏和长孙无忌这两个大佬默不作声。 李治坐在龙椅上,看着剑拔弩张的众臣,也是顿感不安,想不到自己就加封吴王一事,竟惹得党争初显…… “好了,此事以后再议。” 李治制止了喧闹的众人,一脸不悦地离开了大殿。 “速去召邓国公来。” 李治回到寝殿后,立即命贴身太监去召邓宏来。 不一会,邓宏就来到了李治跟前。 “臣参见……” “爱卿免礼。” 邓宏刚想行礼就被李治免了。 “爱卿啊,今日之事依你看,朕该如何做?” 李治有些慌了,他甚至想退让,面对群臣的争吵,他有些支撑不下去了。 “陛下,今日朝堂之争参杂了许多因素,这不仅是针对吴王,更是双方为争夺朝中的话语权和利益,陛下如果想像先帝一样法令通达,做事就不能犹豫不决。” “那爱卿的意思是?” 李治还是决定听听邓宏的意见,他太依赖邓宏了,这是唯一一个先帝驾崩之际告诉他要无条件信任的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