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彼时初见 (第1/1页)

老侯夫人没回府之前,薛莹经常带韩修齐出门,但最近已经很少出门了。 临近年底,韩修齐的功课比从前紧了,不能动不动就翘课,而一到休沐日,韩烨又带着她练捶丸,她压根就没空出门。 今儿好不容易赶上韩烨出门应酬,放自己一马,她自然是要出去逛逛的,那些衣裳再不送去,养济院里的孩子们可又要挨冻了。 “朱雀大街开了一家新馆子,我答应了要带齐哥去试试口味。”薛莹也不理会谢氏那张臭脸,只如实说道。 兰姐亮晶晶的黑眸中便透出了几分艳羡来,她从小到大,还没有下过馆子,连外头的东西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小姑娘一脸期希的看着自己,倒让薛莹有些难办了,她可以做齐哥的主,却做不了兰姐的主。 “娘亲,你就带堂姐一起去嘛!”齐哥哪里懂这些弯弯绕,见兰姐想去,便拉着薛莹的袖子撒起了娇来。 薛莹有些无奈,她不想伤兰姐的心。 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就听老侯夫人开口道:“难得今日放晴,出去走走也好,只是一定要看好孩子,这样吧,既然兰姐也想出门,那就让你娘亲带上你和五婶一起去吧。” 老侯夫人一发话,齐哥和兰姐都高兴的欢呼了起来,唯有孔氏面上略显慌乱,只抬眸看向老人家。 “都是年轻媳妇,妯娌结伴出去逛逛,也没什么,你去吧。”看出了孔氏眸中的犹豫不决,老侯夫人只笑着同她点了点头。 孔氏又抬头看了谢氏一眼。 谢氏的脸色虽然不好看,却也并没有直接开口反对,在谢氏看来,孔氏是贞静娴淑的大家闺秀,守寡之后更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后宅,没有半步逾矩之处,孔家人几次三番的上门,为了什么她也不是不清楚,但她知道孔氏的性子,是绝对不会改嫁的,因此也从没有担心过这一点。 所以……她认定了孔氏不会出门,因为……这是作为钟鸣鼎食之家儿媳的规矩,而孔氏也一定不会打破这个规矩。 谢氏的心中甚至微微有些得意,得意于孔氏的恪守妇道,也得意于老侯夫人的话终于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她正耐着性子等待孔氏回绝的话语,却不想孔氏竟然站了起来,朝着老侯夫人欠身道:“多谢祖母。” * 马车驶出了武定侯府门前的大街,孔氏这才松开了手中的帘子。 将一应的烟火气息隔绝在了帘外,孔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除了偶尔回娘家,孔氏从来没有跨出过这个侯府半步。 谢氏的脸色她不是没有瞧见,可她偏偏就鬼使神差一般的,忤逆了谢氏,跟着这位看似有些不着调,却又活的洒脱肆意的五弟妹,走出了侯府,上了这辆马车。 外头的空气都是自由的,雪花在梅枝上化去,带着轻轻的幽香,巷子里传来小贩们的叫卖声,齐哥和兰姐伸着脖子,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不过就是隔了一道墙,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孔氏的脸上浮起了淡淡笑,将方才忤逆谢氏的忐忑渐渐抛诸脑后。 “三嫂,一会儿从养济院出来,我带你和兰姐下馆子去。”薛莹怕孔氏拘谨,故意找话题跟她说话。 孔氏点了点头,心下只好奇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济养济院的,我虽没有什么银子,寻常也做一些针线活,你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跟我说。” “我这也算不上什么接济,不过就是收些旧衣裳,给那些没像样衣裳的孩子穿,养济院其他的开销,还是朝廷负责的,只是这些年……” 大魏算不上富裕的朝代,尤其这几年,边关战乱,国库空虚,能拨给养济院的银子也越来越少,薛莹也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才得知这些事情,后来告知了淑妃娘娘,娘娘善体下情,就命薛莹多照应着些。 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又转道杏花楼取了预订的糕点,很快就到了槐花胡同的养济院。 朝廷在京城有多处养济院,这一处是专门收容年幼孤儿的,总共收留了有七八十个孩子,在这里照看的是一对叫福伯福婶的老夫妻,人很老实,对待孩子也十分有耐心。 薛莹让丫鬟婆子将御寒的衣裳都般了进来,拿了热腾腾的糕点分给孩子们吃。 兰姐和齐哥还是头一次来,两个娃娃瞧见那些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裳,有的连一双像样的鞋子也没,冻得通红的脚指头从袜子了露了出来,在冰冷的地砖上走来走去,可他们脸上却仍旧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好像能不能穿暖和、有没有新衣服穿,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大家排好队,不要抢,谁插队谁就没得吃咯。”薛莹一边分发糕点,一边维持秩序。 兰姐和孔氏也在旁边帮她打起了下手来。 孩子们拿到了热腾腾的糕点,有的一个人躲到大树下吃;有的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边吃边说话,还有的舍不得吃,拿油纸包起来,藏到枕头下,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慢慢享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