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一家团圆 (第1/2页)

老太太说着就笑了起来,索性让薛莹扶着,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往里头去了。 韩修齐许久没见韩鸿泰了,瞧见祖父就在跟前,激动的两个眼眶通红的,只撒腿跑到韩鸿泰跟前喊道:“祖父!” 在韩烨跟前,他也不敢哭,只憋着一包泪,可怜兮兮的看着韩鸿泰。 韩鸿泰心口一软,弯腰将韩修齐抱了起来。 韩修齐就搂住了韩鸿泰,把头埋在他的肩窝里,偷偷的擦眼泪。 韩烨瞧见他这副样子,蹙了蹙眉心,忍不住道:“臭小子,我是对你不够好吗?” “爹爹是爹爹的好,祖父是祖父的好,不一样的!”韩修齐抱住韩鸿泰,故意躲着不去看韩烨。 几个孙子孙女都想祖父了,但没有人敢像韩修齐这样伸手要抱抱,韩鸿泰低头,看见三个孩子老实的跟着,伸手揉了揉他们的脑门,同兰姐说道:“兰姐长高了好多。” 孔氏面带着微笑,牵着兰姐的手,一路上安静的跟在众人的身后。 * 清福堂早已经布置妥当。 地龙也烧的热热的,跟着老太太一起回京的,除了三老爷夫妻两人同她们的嫡幼女韩妙晴之外,便是二爷和已故的四爷的生母罗姨娘。 罗姨娘生得不算貌美,瞧着也比谢氏老几分,人却十分老实温厚,跟在众人的身后,几乎是一言不发。 即便是瞧见了二爷,面上也淡淡的,丝毫看不出母子相见的喜气。 刘氏更是没有把她放在眼中,只在老侯夫人跟前奉承。 这清福堂是她布置的,花费了不少心思,只等着老人家住进来舒心,她也算是在谢氏跟前又有了面子。 毕竟……龙安寺那件事情,让她寝食难安了不少日子。 “这里开春的时候才粉刷过,我寻思着吹了一个夏天,味也散了,如今老太太住进来,正是时候。”刘氏笑着,视线从罗姨娘身上扫过,眼底的笑意便少了一层。 有罗姨娘在,就仿佛时刻提醒着她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庶子的媳妇,当不了这侯府的家。 然而罗姨娘却似完全没有在意刘氏的视线,见丫鬟端了茶进来,只亲自上前,奉了茶盏递到老侯夫人跟前,小声道:“一路辛苦,老太太先喝杯茶润润喉吧。” 老侯夫人便顺势接了茶盏抿了一口。 罗姨娘又把另一杯茶奉给了谢氏,谢氏却没有喝,只是随手放在了一旁,淡淡道:“你也坐了一路的船,这里不用你服侍了,歇着去吧。” 罗姨娘恭顺的点头,领着丫鬟出门,这期间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韩鸿泰。 薛莹对于古代妾室和正妻之间的关系,大多只是从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了解到的,但真正瞧见了,才觉得现实比后世呈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更让人感到压抑。 * 瞧见罗姨娘走了,刘氏似乎也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意更甚。 薛莹作为新媳妇,先是拜见了三老爷和三夫人,接着又是韩妙晴向她这个五嫂见礼,一番斯见之后,众人开始闲谈起了家常。 “三弟妹这次回京打算住多久?”谢氏扫了一眼三夫人沈氏,沈氏比她年轻了将近七八岁,这些年跟着三老爷在外任,瞧着却一点儿也不比自己年轻,可见外头的日子也不好过。 “过了下个月,妙晴也就十五了,我是想着,把她和临江侯陈家的亲事办了,我也好放心随她父亲去任上,所以这一回,大约要住上一阵子了。”沈氏说着,抬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侧的韩妙晴,脸上带着几分淡笑,又带着几分不舍。 和临江侯家的亲事,是打小就定下的,这一次三老爷回京,除了朝觐之外,就是要把韩妙晴的亲事办了。 “一眨眼妙晴都十五了,我还记得当初你们走的时候,她才不过十岁出头的样子。”谢氏说着,原本淡然的表情忽然就多了几分郁色,三老爷外放的那年,正是三爷去世的那一年。 “正是呢。”沈氏见谢氏忽然就不说话了,也知道她又想起了三爷,便笑着道:“后来老五大婚,原本是要回京来的,却正逢江西大灾,一路上都是水患,也回不来,如此这么一耽误,倒是有好些年没见了。” 沈氏说着,视线不由就落到了薛莹的身上。 这位永嘉侯府二姑娘在京城的风评,可不是很好呢……她在江西那么远的地方,可都听说过她的事迹。 但如今看着,容貌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杏眼水润、眸瞳清澈,瞧着倒不像是那种心机过重的人。 沈氏不敢造次,悄悄扫了两眼,便挪开了眸光。 谢氏自然是把沈氏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眼中,心中暗自腹诽:这薛莹也就一张脸可以骗骗人了,偏生这世上的人,就最容易被这张脸给骗了。 “老二媳妇,时辰也不早了,你先带着你三叔三婶,去清乐堂安顿吧,他们还有行李要收拾。”坐的差不多了,也就不耽误他们的正事了,谢氏只开口吩咐道。 刘氏起身应喏,众人也相继告辞,薛莹捡着个空挡也要开溜,却听老太太身边的一个大丫鬟道:“五爷和五少奶奶留步,老太太还想跟五爷说说话呢……” 薛莹默默就停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