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从奴儿干到开原,六千里朝贡之路! (第2/3页)

朝贡,一贯非常宽大。各部确实经常有冒充卫所身份,去辽东贸易谋利的事情….但‘满泾卫’还是太特殊了!朝廷对这个卫所封赏极重,甚至多次册封过‘都指挥使同知’,而不是‘都指挥使佥事’。一旦冒贡引起辽东巡抚的注意,事情就可能会很麻烦,除非提前和内宦大监们疏通好…”

说着说着,哈儿蛮酋长阿力按住自己的心口,脸上的喜色渐渐变化,眉头也皱了起来。祖萨满不知道大明官府做事的惯例,有些事只要不引人注意,无论怎么弄都行。而一旦引起人注意,被人上了秤公开掂量,那可就会弄出大麻烦的!

“祖萨满,你可以派出部落的人手,直接以我们‘哈儿蛮卫’的身份,去南边大明朝贡贸易,只要让我带队就行!而如果您想要再顶替一个部落,多骗一份赏赐…嗯,不如换成我们哈儿蛮卫周围,更小一点的‘弗朵河所卫’。”

“这处卫所二十年前被野人攻破,早已经不存在了。而他们卫所的铜印,也在我哈儿蛮部手里。我曾经用这块铜印,多领过一份赏赐…虽然不多,但好在没有人来核查。负责朝贡的内宦们,可能看出来了,但并不在意这一点赏赐的零头…因为每发一份朝贡的赏赐,他们也能从中拿到好处。我们这些部落,要是识相的,还要给他们些回扣。他们也能给边关打声招呼,让我们多带走些最值钱的铁器…”

哈儿蛮酋长阿力努力描述着,向祖瓦罗这个“对大明一窍不通”的“野人萨满”,解释着大明的卫所朝贡体系,和辽东镇内部复杂的派系群体。

这其中,有扮演不同角色、博弈非常复杂的“内宦女蛇”、“文官祭司”,还有被双方一同打压监管的“总兵军团长”。而最危险和麻烦的,就是位高权重的“文官祭司”了。虽然,通常情况下,辽东的文官们,都会遵循大明国策,厚待朝贡的女真各部,安抚这些“东北蛮夷”,而不会严格查验…

像是冒名顶替、前来骗贡这件事,确实在北地的卫所屡见不鲜。而大明朝廷对于东北女真各部,尤其是外东北野人女真前来朝贡的态度,则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对东南海外藩属的朝贡宽松多了!

要知道,女真各部所在的东北,是帝国的右臂,距离顺天府的帝国心脏,实在是太近太近。而北边还有“生死大敌”蒙古的威胁,一旦女真各部被蒙古人拉拢,左右夹击,那就会成为帝国的噩梦!

这就使得,在以北地为统治重心,以顺天府为心脏的大明朝廷看来,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战价值极高,完全不是什么“东番”、什么“倭夷”、什么“满剌加”能够相比的。

东番近在眼前,但朝廷视而不见。倭夷逐利求商,朝廷严加防备,甚至要整顿海禁。而满剌加被海夷弗朗机人攻灭,朝廷知道后,也只是收留了逃亡的满剌加王室,驱逐了冒充满剌加人朝贡贸易的弗朗机人,并没有任何出兵的意图。但建州女真一旦有所不稳,那是宁愿花出上百万两银子,也要出动大军收拾的…

从正统年间开始,对于女真各部的朝贡,大明朝廷就有过特事特办的专项指示。首先,“如系边报,不拘时月,听其来朝”。这是明确的政治原则,只要愿意来朝贡的女真部族,原则上都接受,政治上是一路绿灯的。

接着,“其余进贡袭职等事,许一年一朝,或三年一朝,不必频数”。这是规定的朝贡流程,海西与建州各部离得近,可以一年一朝贡,野人女真离的远,三年一朝贡。而“不必频数”的潜台词是,女真各部的朝贡对朝廷来说,是赔本的买卖,是花钱的安抚。朝贡次数不要太多,能少就少,朝廷的钱也是钱。

最后,“其有市易生理,随辽东开原交易,不必来京。”这是具体的办事条例。朝廷也知道,女真各部频繁前来朝贡,一个是图那点赏赐,另一个就是想要交易货物。就让他们在边镇朝贡贸易,土特产卖完就打发走,不要到顺天府京城来“要饭”。这还是为了省钱省事,朝贡使者来了京城朝贡,肯定要见皇帝。那为了大明的体面,为了皇帝高兴,肯定要赏赐的更多。

并且,每次有外藩使者上京,沿途负责接待的各处驿站卫所,有门路的都会报上一大笔钱粮,趁机销账。没门路的则穷困的厉害,甚至供不起使者大几十上百人的队伍吃喝,容易让蛮夷闹出事情。正统年间的番邦朝贡,就弄出过几次乱子…至于像朝鲜使者那样能掏得起腰包,自己买吃食酒水,又从不闹事的,毕竟是少数。穷苦的女真各部明显不在其中。

“圣皇帝在上!穿过海西诸部的地盘,从吉林船厂南下,进入辽河浑河流域,就到了真正的大明边疆,到了足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