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缸之名 (第1/2页)

去过故宫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发现,在故宫之中摆放着许多围栏保护了起来的水缸,数量达到了两百多个

(挺破旧的,因为当年八国联军把那缸上的金漆都刮走了)

虽然北京的冬天的温度也很低,但是故宫里的这些大水缸却是不会结冰,这也不是有什么迷信的说法。只是一个是原先为了保证供水所需,到了冬天的时候,温度很低,水很容易便会结冰,因此故宫中的人便会在吉祥缸的外面套上棉套,或者在水缸的底部垫满小石头,从而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方便生火融冰。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木柱、木梁,木窗为主,十分容易引发火灾,而在家里放口水缸正好能及时灭火,所以会在院子里放水缸,具体数量根据庭院大小决定,这是古代人的智慧

还有中国人讲究风水,有水为财之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之话。所以老宅无法依山傍水时,就会摆放水缸充数。

另外一个古时没有自来水,饮水条件较差,所以有条件的家里会放上这样一口缸来存水吃。有的老宅还会在水缸里养鱼,也是为了取有余(鱼)的意思。

还有的老宅在水缸种植花草树木或者养莲,既能装饰庭院又能保证水质不会变臭影响空气

就是缸里冒出的水泡,让倾城想起了一个方法

随即请求送她出去的太监宫女帮忙传话回去,说刚才圣人要的东西她应该有办法做到。

这些人本是不敢怠慢的,但是倾城若做不到,他们去通传,这后果会被牵连

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倾城还是被送出了宫

叫你来就来,叫你走就走

这就是权利与地位

回到凤飞居,老远就看到一个人,孤傲地站在门口

倾城认出那是谁,下马走到切近行礼

“那诗是你作的?”

倾城摇头“不是”

“悲天悯人,荡气回肠,想来你姑娘家,作不出来”

“自然”

“他在哪?”

“没有”

“何时的人?老夫要去祭拜于他”

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魏征本人。倾城来长安的所作所为,让他极为欣赏。又因为倾城的回信让他欣喜,故肯不惜名声一见

“找不到的”倾城摇头

“什么?怎么会?”魏征不信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一生都在为国鞠躬尽瘁,最后落得身首异处,并贴上乱臣贼子的罪名,连收尸都无人敢去”倾城一笑“魏公想想伍子胥”

“倾城姑娘可愿教老夫?”魏征很想知道这人的过往

“魏公要做这样的人?”倾城盯着魏征的眼睛

而魏征毫不避讳来见倾城,就是他找到了一位知己,可是现在知己未见已古,那他要继续做下去“然”

倾城默默摇头“都不会有好下场”

“莫要质疑老夫人品”

“倾城要进去了”说完便抬步走向凤飞居内“魏公敢来否?”

“老夫光明磊落,有何不敢?”

魏征随后也进入了凤飞居,就这么尾随倾城到了她小楼院前,一堆人眼巴巴看着魏征会不会进去

哪成想,倾城进去了,魏征压根没犹豫也进去了,其他人想去看看,被倾城的鳞卫阻拦,这些人只好门口看着里面倾城与魏征坐在院内

上了茶水,倾城请教魏征如何看待当今圣人与他的关系

魏征名言: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效

这话引得倾城轻笑

魏征问“姑娘以为老夫言语不诚?”

倾城没回答,讲了个故事“有位七岁少年,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那少年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是司马光砸缸(为什么我会想到是司马缸砸缸?)

魏征点点头“喔,这小小少年不错”

“他叫司马光”

“那姑娘想说什么呢?老夫洗耳恭听”

掉缸里的孩子固然倒霉,而且也没留下名字,实际上,这个小孩子复姓上官,他的原名现在已无从知晓。(因为有说他后来是个酷吏)

不过从各种野史和宋人的笔记里得知,这个小孩子后来的名字叫上官尚光,但“尚光”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本名。“光”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