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倒霉孩子为啥倒霉呢? (第1/2页)

李世民戏谑看着长孙氏

“你很希望他闯祸吗?”

长孙氏松了口气,认了干儿子,关系就不一样了。在长安能护得住,现在姬云在外面,捅娄子可就麻烦些了,毕竟鞭长莫及“没闯祸就好,那刚才为何那样说?”

“他竟然想出主意一边种水稻,一边在水田里养鱼”

“啥?那鱼还不把稻叶子给吃了?”这好像是在胡闹的样子

“本来朕也以为要糟糕,哪想没事,而且还天天给田里的鱼喂青料,那鱼据说都有的都一尺长了,收了稻,还能收鱼货,这不是高产是什么?”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距今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记载。据《魏武四时公制》所叙及:“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魏武即曹操,汉末三国时代人。郫县是四川省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距离长安城42公里

注:郫县地处川西平原,稻田终年积水(称为“冬水田”)

稻田养鱼,是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传统的一种农田生产方式,被称为“稻底鱼”,是经过长期实践,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组优良的农田生态。

我国传统农业以施有机肥料,如稻秆、绿肥等为主,当有机肥施入水田后,会有很多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滋生,这都是鱼类的好饵料。稻田里养的鱼,以浮游生物和田中杂草为食,还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因而,稻养鱼、鱼养稻,稻米之田变成的“鱼米之田”

但是长稻时,操作不当容易让鱼吃掉水稻造成减产,所以大唐之前一般是在收了水稻,等水田歇地的时候,放入鱼养地力,同时当鱼塘用,这样取得鱼获

另外还有一点,鱼太少了。从新中国后,中国人的饭桌上才真正有了鱼吃

鲤鱼,青鱼、草鱼(鲩鱼)、鲢鱼和鳙鱼(大头鱼)在中国习惯上称为五大家鱼。这五种鱼在自然情况下只能在江河中繁殖后代,不能在静水池塘里产卵繁殖。中国主要鱼苗产地原是长江、湘江和西江。

原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室(现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1953年开始研究家鱼的人工繁殖。1958年池养鲢鱼和鳙鱼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其后,青鱼和草鱼的人工繁殖也相继获得成功

这之前,想养鱼必须先去抓野生鱼,然后扔池塘里养。

抓鱼捕鱼是技术活,南方人还好,大多通水性。北方人大部分是旱鸭子,捕鱼这属于高科技,就别想了

像姬云这样从开始种稻就放养鱼共存的,还没人这么干。不是没人干过,一旦水稻幼苗被吃了,还得再育苗种,那就会过了农时,造成大减产,风险太大了

“还真是额外的收获,这岂不是要双丰收?”

“是到是,可是朕始终觉着他是想吃鱼才这么干的”李世民始终认为是因为吃才让姬云想出这么个主意

长孙皇后认同这话,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吗?“那岂不是又给老百姓一条活命的路子?这可又立功了”

“嗯,立功了,但是,额”

“怎么了二郎?”

“那算他的功劳吗?”李世民挺犹豫的

“那怎么能不算呐?这没功劳也有苦劳呀!他还那么小,这”

这下不乐意了!长孙皇后急了,李世民赶紧安慰“可是,好吧,朕告诉你,那小子种上地就跑去玩了”

“哈?那,这也太荒唐了,那地怎么办?”种地的跑了?长孙皇后一听,这什么操作?

“他绑架了个人,然后那个被绑架的人被扔那种地养鱼了”

“这,这”长孙皇后接不上这话了,这干儿子太大胆了吧?就那么点稻种了,扔那不看着它,跑去玩?这心怎么这么大呢?“臣妾替儿给陛下赔罪”

“无妨!朕倒是没责怪他,反而觉着他是成竹在胸才敢这么干”

“陛下不是安慰臣妾吧?”长孙皇后仔细看着李世民,怕他说反话,回来教训姬云

李世民冲着长孙氏微笑“没有,那臭小子把怎么种,怎么养鱼的方法全交代给了他绑架之人,详细记录百骑都给送来了”

“让人去试过了吗?”

“倒是没有,那太高明了,姬云这差事结了,让他回来歇歇”

“那稻田养鱼怎么办?百姓还无有余粮呐”

长孙皇后这担心不无道理,休养生息,增加民力,正是现在大唐急需的事情

鱼并不是常见货,这在大唐属于高级食材,大户人家才享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