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钱说没了没了 (第1/2页)

读书人偷书不叫偷书。同理,抢书也不算抢。真没钱的话代工罚抄书赔偿。

打板子就拉倒吧!本来读书人就少,还身子骨弱,真打坏了。那官府的头头算恶心了。

一帮读书人能把他骂死。还有上头也饶不了他。当官的也是读书人,得一起兜着这面子

要是其他农民,匠户,商人敢去抢书抢纸。那搞不好能把一家子陪进去。送官吃板子不说。还可能流放。

“你厉害!告辞了!不听你得得了”

姬云一摆手,带头走了。手里拿着本书。后头跟着四个木头。没法不木头。太刺激了。花钱跟流水一样。

“哎!铁柱叔,买绳子得去哪?”

姬云一回头看他们四个木头人一样。把自己给逗乐了。刚才的郁闷一扫而空。

“干嘛呢你们?给点表情呀!”

“没!我们缓缓。公子你只管走。我们跟得上”

“又怎么了呀你们?”姬云勾勾手指头“来!给我乐一个,不乐?那我给你们乐一个”

走了挺远了。四个木头缓过劲来了。尤其是姬云的那句安慰话:又不是你们的钱。你们心疼个什么玩意儿?

对喔!心疼个锤子。读书人说话就是有道理。王铁柱他们醒悟了。不但醒悟了。看着姬云心里反而还更加开心了。

“哎!我说你们够了昂。你们不要用色眯眯的眼光盯着我”姬云感觉身上有点痒痒。一看他们几个的样“青山叔,有哈喇子啦”

“哈哈!公子。没事。就是高兴。”王铁柱扭头看王青山

“喜从何来?让我乐呵乐呵?”姬云不明白

王青山看看王铁柱。把目光转向姬云“我们的快乐!你不懂的”

“不说拉倒!稀罕。切!”姬云撇了他们四张个一眼“买绳子。买绳子。别耽误事了”

……

买绳子的地方在东市。杂货铺里就有卖。万货行也有卖的。这个好找。看幌子就行。粗的,细的一堆,带不走。付了钱让店家给送城外牛车的车把式那。把王青山留下跟着一起去。

跑布庄买了些红布头。这个不重。买好包上带着走就行了。

布头也就是碎布或者大片点的布。做衣服是不行的。打补丁用的物件。只要红的。弄成布条。做陷阱,给用红布条做上记号。红色显眼。方便寻找节省时间。

就是现在那布庄的老板伙计可能够呛。挑红色碎布布头挑得眼睛都红。估计现在看谁都红。

……

买完布头王铁柱扯着姬云到角落说钱不多了。出门带了5贯钱。光书肆那就花了3贯。买绳子,买布头,给铁匠铺定钱。是没多少了。要是铁匠那给全款,还得小5贯进去。铁可不便宜。何况还私人订制。

“还有多少?够两吊钱不够?”姬云看看王铁柱背的布袋子。

“看分量,差不多。”王铁柱掂量掂量

《四友斋丛说·史八》:“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吊是以千计数。但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多少钱为吊,并不一致。旧时北京,就以一百个制钱或十个铜元为一吊。所以,一吊钱价值多少,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很难说出准数,最准确的答案,莫如就说是一吊钱

方孔钱也叫子,板。一串十文,一吊钱是一百文钱。不过这个数量随着物价一直变更。这是民用的通俗叫法,不是官方的定义

“那就行。走。买酒去”

姬云让买酒,那就去。王铁柱也想通了。他爱怎么买就怎么买。

路上姬云问王铁柱酒的价钱如何。别到时候买不起丢人。结果王大山表示不太清楚。他就喝过摊子上的酒。那个便宜。有点酒味兑水的那种。几文钱就能来一碗。

跑到酒肆里一看。人还不少。一进门。伙计就看见了。赶紧过来招呼。“几位客官好。进来坐。进来坐。”说着话给找了张桌子坐下。

姬云一看。还行。给坐的是胡凳。矮是矮了点。那也比跪坐舒服。跪坐这技能不会。没传下来。要知道跪坐专门生产罗圈腿。也就后来海那头的某个国家还保持跪坐的习惯。

坐好了。伙计跟着擦桌子呢!姬云说:“别擦了。白忙活。我们不吃饭。”

伙计一听白忙活。什么玩意?不吃饭跑这来干嘛?闻味呢?

“那客官你这是?”

“是这样。你这酒怎么卖。打点酒回去。”

姬云看王铁柱他们几个都不说话低着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