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滟旖旎的画,是悄然泛开在古今读书人的心中的一朵心花。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1909年由柳亚子、高旭等人在苏州成立。社员以诗歌活动为主,吟诗写文,倡导*。活跃在南社的姚光先生除去写下的革命诗句,也与妻子王粲君诗词唱和,用深情和隽永写下这首雅致且温馨的情诗。

早些时候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寿简斋先生》诗写过:“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那时的士子曾有绝世佳人的四标准:“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佩兰正是色艳,才慧,情幽,德贞。佩兰与夫君孙原湘同拜清代名士袁枚门下,又才情高致,深得袁枚赏识。“扫眉笔上也生花”的佩兰自然可与孙原湘“红袖添香伴读书”,诗文交流,切磋学艺。所以原湘笔证:“赖有闺房力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闺房做了学舍,他执她的手,真好,于千万人里,可以遇见她,一编书籍两人同赏。她为他沏下一壶暖茶,研磨捧砚,娇语轻催题诗作画;她有出尘姿容,剔透清灵的智慧,知他懂他恋他。为他圆满了书生的夜读,红袖相伴士子的渴慕。

中国古典文学的情结,红袖要与香伴。读书的是才子,添香的是佳人。明代有幅《千秋绝艳》的画作,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其中有画《西厢》莺莺月下焚香图,题的是“梨花寂寂斗婵娟,月照西厢人未眠。自爱焚香销永夜,欲将心事诉苍天。”,月色之下香气袅袅,悠长低回氤氲。墙内是莺莺净手焚香操琴,墙外是张生偷听弦上佳人心底事。而金圣叹道:读《西厢》,必焚香读之;必对花读之;必与美人并坐读之。说的是《西厢》到底还是书生士子“红袖添香伴读书”的情结不离。

十二)红袖添香夜读书(2)

红袖添香,蛊惑而妖媚,得了解语佳人固然叫人欣慕,而书生这个词,大多只伴青灯和影,只能照见孤单和寂寥,有红袖相伴终究只是一种渴望。清人魏子安《花月痕》中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之句。却叫人深觉可以为书生伴读的添香的红袖,说的不是人间女子,而是蒲松龄笔下“夜半来,天明去”的鬼狐仙子了。

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才子一生不过也是科考场上的失意人。为着生计奔走在富人员外家中做个教书先生。夜里,点一盏青灯,笔下生出诸多的鬼狐幻想。写累了,一揉眼,竟听得一声轻语:公子~!一眨眼,原是个的俏丽女子立在身畔。知道么,我等了你千年,那女子半掩了粉面,温然浅笑道,眉目中均是妩意。在她明媚的笑外,在那艳丽妆色的衣袖里,包裹了修炼千年的圣洁与灵性。这一刻却甘愿折去羽冀投进清冷的月影里,去拥抱他的失意与孤寂。做你的红袖好么?在深夜里温暖你的心,化去世态炎凉的给你的失意,抚平你眼角岁月的留痕,声声轻语拂过耳际。好,他伸出了手去拥她入怀,陪他谈诗填词,画月对弈。“没有誓言,不寄来生”,她只陪在他最失意的路上。

一声鸡鸣,一阵凛冽的晨风破门而入,夜色已去,晨曦透进窗棱,蒲生再睁眼,那情约千年的狐娘呢?红袖难得,知已何寻,那知情解意的女子,只是他寂夜里的一个美梦,伴着冷雨敲窗入得梦来,纠缠眷恋,不待他道尽相思,她便离去,从不多留片刻,空余了他满心的惘然,道不清是遗憾或是甜蜜。他终是摇了摇头,一声叹息,奋笔又写下这个梦里的故事。

苏秦曾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看他一生的经历:洛阳人士苏秦,东奔西走四处谋职,一无所获。家境的清寒,妻子为了生计,日日织锦,他看在眼里也是心疼的,只是无奈的张了张口,想要和妻子谈谈自己的理想,在六国间如何用那“合纵”之计。织锦的妻子累了也烦了,对站在身畔的丈夫连眼皮也不曾抬一下。父母见他亦出口相骂。那样的他还奢望什么红袖相知?倒是这等的刺激叫他指天立誓,定要出人头地方可罢休了。这位战国舌儒,何尝不盼红袖在侧,添香伴读。没有红袖,有了“头悬梁”“锥刺股”,倒是可以心无别注,刻苦研读。又是伤又是血,叫人看着心惊,到底只合用来励志,不合读书人的浪漫心境。我常会去想那终有所成的苏秦,握着相印的他,该是冷暖自知吧,清灯之下停书罢笔的那一霎那,会想起了谁?

幽香淡去,红袖难寻,我在寂静的诗书里,听素弦和声。红颜也好,蓝颜也罢,只盼字纸墨茶相随,香梦沉酣。

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1)

《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