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建设安南基地 (第1/3页)

阮氏所给予的那间商铺与 5 进院子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这商铺从前乃是售卖布料之所,从外表看去,依旧颇为整洁。走进其后院,竟还有一口水井,周围林立着许多根竹杠,想来应是往昔用于晾晒布料之用。此处空间颇大,不仅如此,更有着数个房间可供居住。其中包括厨房、柴房以及一座牛棚,只是那牛儿却不见踪迹,想必并非自行离“家”出走的吧。

再看那座 5 进院子,里面足足有着三十余个房间之多,同样配备有水井,用以满足日常居住所需完全不成问题。待得将船上的货物搬运至这间商铺之后,接下来便要着手展开大规模的招募人手之事了。然而令人犯愁的是,此地之人对于大洋珠子恐怕并不认可,所以这大洋珠子在这里怕是难以充当货币使用了。

既然如此,那便发放银子作为工钱吧。铜钱实在是舍不得啊,毕竟咱们基地现在极度缺乏铜资源。给工人们开出的工钱可以比当地稍高一些,每月 1 两 5 钱银子即可。而且要优先招募那些会讲汉语的人,这样交流起来能方便许多。

待到中午约定好的时间,张辉准时开始发电报与临高方面取得联系。令人欣喜的是,诸事进展得都非常顺利。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相关人员、船只、工具以及各类货物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便南下运输煤炭。

在完成招工事宜的部署之后,紧接着也要着手开展征兵工作了。当然啦,对外宣称的时候自然不能说是征兵,而是招聘家丁。至于后续的训练任务嘛,则全权交托给周全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们负责。

接下来便是前往煤矿所在地,着手建立基地并搭建临时住所。可惜啊,这里既没有便捷的集装箱可用,红砖一时之间也来不及烧制。思来想去,最终决定采用黄土砖来建造房屋。这种砖其实就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之前,农村常见的那种用来建房的黄泥所制成。它个头颇大,通常都是先用木板制作出模具,再将和好的黄泥倒入其中,最后放置在太阳底下接受暴晒而成。

虽说这种黄土砖的成本确实相对较为低廉,并且它的制作方法也称得上简便易行。然而,其背后所付出的人力代价却是不可小觑的。不仅如此,这种黄土砖还存在一个极为显着的缺陷——因其独特的材质属性所致,冬季时它能给人带来相当温暖的感受,夏季里又会让人觉得比较凉爽宜人。

可是,一旦遭遇越南那频繁来袭的雨季,情况便急转直下。这种砖对于雨水的浸泡显得格外畏惧,稍有不慎,整座建筑物都可能面临崩塌的危险。所以说,现阶段也只能将其暂时当作一种临时性的建筑材料来使用而已。

目前,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利用这些黄土砖迅速搭建起一座能够容纳多人居住的集体宿舍、一间功能齐全的厨房,以及一处干净整洁的厕所。

如此一来,便可勉强满足人们当下最为迫切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过,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罢了。等到基地方面调派过来足够数量的红砖熟练工人与水泥熟练工人,并带领新学徒们掌握相关技艺之后,再展开进一步的施工工作。

而在此之前,当务之急乃是修筑一条通往入海口的道路,同时建造一座码头。毫无疑问,这两项工程同样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其中。所幸的是,张辉此前在临高地区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无疑为此次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只可惜啊,现有的施工设备着实太过简陋陈旧数量太少了,绝大多数工作基本都得依靠人力来完成,所以整体工程的进展速度十分缓慢。

不过呢,这里所说的“缓慢”只是相较于高度机械化作业而言的,如果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效率问题,那他们会觉得已经非常高效了。

就在临高收到相关电报之后,很快便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此次前往目的地的人员以及携带的各类设备,其规模较之前的先头部队有了显着的扩大。

然而,摆在眼前的最大阻碍在于:当地的许多土着居民并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熟悉且眷恋的故乡。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一番商讨与协调,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将报酬提高五成,并承诺只需在外工作三个月便可返回故土。

值得庆幸的是,一直以来,东宋在当地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在这里,不仅提供给工人们的伙食颇为丰盛可口,而且从未出现过拖欠工钱这类令人不满的事件。正因如此,尽管困难重重,但还是成功地动员到了三百名土着工人参与进来。

此次行动由经验丰富的曾剑负责带队,同时还额外配备了一个完整的班级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