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我向来讲究双赢 (第1/2页)
泉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版图之上。
从古至今,泉州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早在先秦时期,这里或许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泉州逐渐发展壮大,到了唐代,它已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无数商船在此云集,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
宋元时期更是泉州的鼎盛阶段,其海外贸易之繁荣令人瞩目。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节纷至沓来,使得泉州成为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
泉州不仅商业发达,还孕育出独特而灿烂的地域文化。
南音、木偶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这里代代相传。
古老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也和谐共存。
此外,泉州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洛阳桥等等,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珍贵遗产。
这是陆沉上一世对于泉州的了解,而这一世泉州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毕竟地理位置摆在那个地方,人家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陆沉对这里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网络短视频得来的,其中最多的,就是泉州这边的美食。
什么姜母鸡、面线糊、海蛎煎、当地人,都是相当美味的。
尤其是海蛎煎,这东西不仅味道好,而且吃的相当过瘾,最关键的是对身体好啊。
这一次,陆沉千里迢迢来到了泉州,目的可远不止寻找一张珍贵的海图那么简单。
实际上,他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打算,想要对泉州当地的经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展开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
在陆沉看来,泉州能在两条时间线上都形成浓郁的海贸氛围,那肯定是有必然条件的,这里拥有天然良港,的确可以用来打造成未来的海贸中心。
可前提条件是,这里的商人要靠谱,要知道自己这口饭是谁赏得。
陆沉可不喜欢看见那种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恶心行径。
说得再直白一点,他打算在这个地方下重注,他要在这里疯狂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
他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泉州城的商人们要是懂事也就罢了,如果不懂事,陆沉不介意换一批。
毕竟和沈万山他们成立了公司之后,陆沉如今手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能办事的商人。
沈万山等人一听居然还能搞海贸,都颇为心动,一个个的拍着胸脯保证要以陆沉马首是瞻,要为大齐开疆扩土。
自从搭上了陆沉的这条线,包括沈万山在内的众多商人都赚的盆满钵满,现在陆沉已经成了他们眼中的聚宝盆了。
虽然朝廷方面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但是根据这段时间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就能推算出来,泉州每年货物的吞吐量是相当大的,可惜这些货物并没有交税。
又或者说,大齐对于海上贸易的税收并不重视,税制很不合理,对于众多的海商来说,简直跟没有一样。
陆沉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明明之前穷的厉害,结果却放着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视而不见,这很不合理,必须要加以改正。
所以离开京城之前,陆沉就去了一趟皇宫,亲自和李卓还有六部尚书探讨了一下海贸的问题。
很显然六部当中并没有泉州那边的官员,大家对于海贸的了解不能说完全没有吧,也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陆沉将中科院那边估算出来的泉州全年的海贸贸易额说出来之后,陆沉能很明显的从众人的脸上看到不信任,甚至有些荒谬的表情。
在六部的官员们看来,大齐幅员辽阔,能耕种的土地面积众多,你现在跟我说,区区泉州的一个码头,每年货物的吞吐量居然要和耕种土地带来的收益相同了,你这不是扯淡吗?
陆沉也知道,想让这些人在短时间之内转变观念是不太可能的,他也不强求,只是很淡然的问了李卓一句,他到底想不想要更多的钱?
李卓当然想要了,就算是皇帝,也觉得钱这东西就没有够用的时候。
陆沉表示你想要更多的钱,那就要改一改海贸的商税,至于怎么改,中科院里面全都是研究这方面的人才,不如就交给他们吧。
李卓理论上表示赞同,不过他也说了,等中科院那边制定了详细的章程之后,好需要拿到朝堂上来,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实施。
对于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