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1/4页)
宋教仁从手提包里取出几张信笺,递给身边的一名总统府秘书,那秘书将信笺转交给袁世凯。
“这就是我方和谈条件。请袁大总统过目,若有不清楚不明白之处,我可以为袁大总统解说。”
宋教仁在一边说,袁世凯却拧着眉头翻看那些条件,越看眉头拧得是越紧。
这和谈条件太苛刻了,联合阵线不仅想拿回内阁人选提名权,而且还想进一步借此修改一下宪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完全参照法国政体。
“民国宪法既已公布,岂可轻易更改?朝三暮四,岂能让国民心服口服?”
袁世凯将那条件扔到身边的茶几上,这找出来的理由也是充分得很。
宋教仁倒不觉得意外,这谈判么,就讲究一个讨价还价。
“不改总统制也可以,但是对于总统任期应进行修改,另外,国会也不应搬到北方,最好搬到南京。”
“怎么?联合阵线还想迁都么?”
不待袁世凯回答,英国公使朱尔典先问了一句。
“并不是迁都,而是将政府与国会分别设立在两个地方。而且,联合阵线方面认为,驻扎在东南地区的北洋军应交给联合阵线指挥和整编。”
宋教仁的话让袁世凯勃然大怒,拍着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
“你们干脆自己打到北京来好了!打败了我,这天下就是你们联合阵线的了!区区北洋军算什么?你们就是要我的脑袋,也未必不可!”
袁世凯的气话让在场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朱尔典更是头疼,正琢磨着如何转圜时,一名机要员走进居仁堂,将一张电报抄稿交给了蔡廷干。
蔡廷干匆匆走到袁世凯身边,小声耳语几句,将电报抄稿递了过去。
袁世凯看了几眼电报,冷笑着说道:“我就知道,谈判谈判,这是你们的缓兵之计!既然你们要打,我北洋全体将士奉陪到底!”
说完,将那电报抄稿重重拍在茶几上,然后扭头就走,从侧门离开了居仁堂。
在座众人面面相觑,朱尔典走了过去,将那电报抄稿看了几眼,宋教仁走到他身边,却见那电报上只写了几行字:
“南军已推进至郑州南郊二十里处,装甲列车随军行动,飞机已对郑州城实施过数次空中侦察,似有攻城迹象,望陆军部速派援军。”
电报是郑州北洋守将拍来的,经陆军部代理总长段祺瑞过目,又交袁世凯定夺。
“宋先生,对于此事,你怎么解释呢?”朱尔典拿着电报,向宋教仁看了一眼。
宋教仁苦笑着摇头,说道:“我不是军人,对于军事行动既不熟悉,也无权插手。不过,既然联合阵线的部队向郑州推进,想必也不是没有理由。”
“什么理由?”朱尔典放下电报。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宋教仁虽然摇头,但心里却不糊涂,他明白,这固然是联合阵线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的需要,同时也是“以打促和”的行动,经过此次豫南战役,宋教仁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袁世凯这样的军事强人来说,最好的谈判语言就是武力和军队,这一点,赵北是正确的。
但是赵北本人也算一个军事强人,其他议员可以为总司令、委员长的胜利欢呼,但是宋教仁却对此保持着冷静与清醒,他太清楚军事强人的本质了,如果说史书记载的只是模糊的影子的话,那么,此次南北大战更将这个影子描摹的更清晰了,对于宋教仁这样的宪政派议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阴影,他不愿看到这个国家被阴影笼罩。
所以,宋教仁决定尽快与北洋和谈,利用目前的南北均势,争取将国会从一个橡皮图章变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这时,蔡廷干走到朱尔典身边,说道:“公使先生,袁大总统有请。”
朱尔典耸了耸肩,指了指宋教仁,问蔡廷干:“那么,宋先生不去么?”
蔡廷干说道:“宋先生先回旅馆小住,袁大总统并无拒绝和谈的意思,只不过对于南军出尔反尔的举动不满,所以有些生气。”
“请告诉车夫,将宋先生送到我在西山的别墅,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太吵了,不适合宋先生这样身份的人。”
朱尔典吩咐了几句,便随着蔡廷干去了袁世凯的书房。
等赶到书房的时候,袁世凯正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踱步,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朱尔典进了书房,袁世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一封电报交给了这个英国人。
“北洋的军火被香港总督扣押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