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睦�贰5�泄��飞辖�偶赋�呐蟮持��惺笔俏�乒�掖笫抡箍�模�蠖嗍�呐蟮持��疾还�俏�苏��崂�T谝怀�晏嬷�保�蟮持��凸�⒄�渥匀槐仍诠�η渴⒅�本哂懈�蟮钠苹敌浴�

外戚是造成朋党的最大隐患。如吕后就几乎篡夺了刘氏天下。卿相巨族亦每每利用当朝的黯弱乘机发展白己的势力,并最终割据一方成立自己的小朝廷。党争还表现为官员与宦官们的斗争。这在每个朝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宦官在宫内司守卫、管理之职,但往往逐步攫取了兵权等权力。他们出身寒微,但他们却是惟一能与外戚势力相抗衡的人,因此皇帝往往倚重他们来钳制外戚的势力。权监大阉一般没有文化,他们与士大夫的出身不同,但在朝中却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因此很受百官的忌恨。秦朝相国李斯即于公元前208 年命丧宦者赵高之手,公元前47 年又有一名权监除掉了与他作对的大臣。由于撰写史书的权力掌握在文人士大夫手中,所以我们发现史书中的太监无一不被描绘成胡作非为、结党弄权的小人。

经济与政治的因素

尽管中国人强调的是个人道德与人格,但朝代循环往复的原因主要还是和赋税、管理效率及军事力量有关。各主要朝代开国初期往往出现盛世局面,这是因为创业者形成一个短小精悍的统治集团,而他们又在战争中消灭了其余势力,因此国家财富大多流进国库。国家在新获得的和平中得到了发展,于是人日迅速增加,国库钱粮充足。

但是万物盛极则衰。朝廷饯粮既丰就开始大兴宫室、骡道、水渠和城墙。为了维护军事[的胜利成果,往往将防御体系铺得太广而难以为继:皇亲国戚、高官大员们的人数越来越多,无不沉洒于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之中,他们对供养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交纳钱粮的人数则越来越少、支出不断增大而收入却相对减少,这样各朝各代大凡在开国100 年内就会遇到棘手的财政困难.

这时就会出现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变革,有时暂时起些作用。百官贪污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就导致行政效率下降,而党争亦越发激烈起来。对朝廷心怀二志者在政治、经济上更趋独立并日日益患行无忌。政府为了弥合财政逆差,只好增收赋税。,结果往往使百姓们不堪重负。由于国库空虚,导致水灾、河堤年久失修,粮食歉收时,政府无力救济灾民,结果饥谨横行,于是各地盗匪蜂起并最终爆发农民起义。由于无力发放军饷,边境防守亦开始崩溃。各地军政大员纷纷拥兵自立,于是朝廷垮台完事、之后各方混战一场,吐旧纳新,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朝代循环。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主要朝代中均不难发现这种螺旋式下降趋势:这在西汉一朝尤其明显。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默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哑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的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在公元前119 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这此专卖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虽非鲜见,人们对此却始终有很大的争论。在公元前81 年汉武帝就曾举行朝议讨沦专卖制度是否以可行,结果人多数人持反对意见、《 盐铁论》 一书即载人此事。

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开始推行所谓的“均平制”; 即实行政府丰年买进、荒年卖出的政策。这有助于稳定物价,但其动机却是为了充实国库: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井不十分理想。他准许犯人纳币赎罪,公然卖官卖爵,并且,降低铸钱的成色,或以小钱抵大钱流通,甚至一度还曾以鹿皮代替货币使用。

王莽篡位

武帝的财政改革总体上还是成功的,这使得政府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大致还能保持收支平衡。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当时人口过多,农民的人均耕地已大大低于从前。此外,相当多的农民托籍大户巨族而无需交纳赋税,因此其他农民的赋税负担就大大加重了国库收入减少了,朝廷制度亦开始随之败坏。从公元前22 年起各地便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在此时,王莽作为当朝皇后的侄儿,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通过剧烈的改革,用尽一切办法来稳定局势。最后于公元8 年他篡汉自立,公元9 年1 月10日; 改国号为“新”。王莽似乎是一个认真的儒家信徒,认为自己的新政是恢复了周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