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不搞诗歌搞什么,心中无数。只有一个不起眼的短篇《福星高照》(1919)和一篇短短的随笔《小山》(1922)预示了1925 年1 月在新奥尔良开始试验写作的散文。但在当时,他还不得不以写诗为主。1923 年春,他给波斯顿的“四海公司”寄去《春日憧憬》的修订稿,改名为《奥菲斯诗集》。福克纳没钱投资,四海公司又不愿在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出书,便把稿子退还;福克纳又懊丧又生气:“如果他们要的是一本叫人难忘的书,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写一本。”事实上,1923年,他不过看小说、改诗歌,什么也没有发表。翌年春,在菲尔·斯通的敦促下,把《大理石牧神》寄去。

四海公司仍要他投资,他同意了;1924 年12月,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书,献给母亲。

邮政所的矛盾日深一日,越来越多的人瞧不起这位“窝囊伯爵”,即使出了本书《大理石牧神》也无济于事。9 月,福克纳收到对他的起诉,控告他玩忽职守、怠慢顾客、糟蹋邮件。他知道条条罪状属实,加上他本来就讨厌这份工作,只求脱身,便静候调查。视察员来访时,他求之不得地说:“我知道自己这辈子怕只能听候有钱人的使唤,但是决不会再去伺候那些买二分钱邮票的杂种。”一半是因为同视察员有交情,一半由于福克纳家族的声望,允许福克纳主动辞去邮政所长之职。

童子军则干脆开除这个领队,因为酗酒的名声传到了太多的地方官员耳里。

牛津已毫无留恋之处。《大理石牧神》出版,诗人生涯好歹有个结果。

1933 年又出版诗集《绿枝》,几乎只是为了忠实于作家的自我形象。如今他主要写散文;尽管菲尔·斯通起劲地为他推销《大理石牧神》,作者本人却力求脱身。连埃斯特尔第三次归宁也留不住他。以前,埃斯特尔每次来牛津都会激发诗情,如今却要撇下她,离开二人同进同出的地方,似乎令人诧异。

但他已有书赠她,他需要自由。他已经27 岁了,时间不等人。他在菲尔身上找到一位导师,在埃斯特尔和几个朋友身上找到听众,在作诗中找到借他人表达自己的手段;但是,他需要变化,需要志同道合的人,需要不讪笑“他正在努力做的、无论多么傻的事”的人,他更需要不那么具体的指导和不那么局限的听众。

第二章注

(1) 基督教的一宗,成员以中产阶级分子为主,受到最富有阶级的支持。

(2) 美国南方的白人农业工人。

(3)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92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因创作《尤利西斯》小说,运用“意识流”方法而奠定了地位。

(5) 中世纪神话中收买浮士德灵魂的恶魔。

(6) 见叶芝的《1913 年9 月》。

(7) 斯蒂芬… 文森·贝尼特(1898~1943),美国诗人、小说家。

(8) 罗伯特(1812~1889)及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1806~1861),夫妇二人均为英国诗人。

(9) 指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

(10)法国东北部林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鏖战之地。

(11)阿·爱·豪斯曼(1859~1936),英国学者、诗人。(12)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

(13)英国诗人艾略特的第一部同名长诗中的主主人公,长诗写他求爱时的矛盾心理。

(14)马拉梅(1842~1898),法国诗人,象征派代表人物。

(15)魏尔兰(1841~1896),法国诗人,象征派代表人物。

(16)路易斯·辛普森(1923、),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

(17)贝布·路斯系当时美国棒球明星。

(18)马尔科姆·考利(1898~),美国文学评论家、社会历史学家。编辑《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对被埋没的福克纳的成就重新评价起了推动作用。

(19)新英格兰一些奉行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松散地结合的美国作家和哲学家(如爱默森和梭罗),相信内在洞察力优于逻辑和经验。

(20)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国小说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