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当代炒作学
前面不吝笔墨讲述的18个“古代炒作学”的案例,虽颇多“戏说”成分,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未尝不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思考。那么,在知识大爆炸、信息无限突破、竞争几近残酷的今天,我们又将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小的代价,然后能达到效益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呢?
到底要说什么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呢?同样的一个事情,应该要如何表述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什么捷径可走没有,或者说有没有一种什么好办法呢?
当然有。而且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炒作!
我们首先要区别一个概念——炒作与宣传。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的,譬如说都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传播信息,但它们却也有至少有六点不同:
宣传是花一千块钱做一千块钱的事,炒作则是花一块钱做一千块钱的事。
宣传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确有此事,而炒作传播的信息可能会是虚拟的。
宣传往往是有一说一、就事论事,具有狭义性和单一性;炒作往往是势如破竹、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对于宣传来说,他们依赖的是媒介的人脉资源;而对于炒作来说,媒介资源只不过是最起码的几个要素之一,炒作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思想(创意/切入点)和文化(驾驭炒作过程的非常能力)。
宣传以维护诉求主体的正面形象为宗旨,一般不敢轻易涉及到主体的负面形象,而炒作则是以“规范主流舆论导向、控制主流言论比例”为原则,不怕有所谓负面的声音,就怕声音不够大,不够多,就怕不能引起普遍争议,就怕不能形成社会议题。
宣传的效果往往会非常有限,容易湮没在庞大的信息浪潮中不被人们所关注;炒作的效果则非常明显,往往能保证诉求的内容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如果把宣传比作枪炮之类的“常规武器”,那么,炒作无疑就是原子弹之类能立竿见影、迅速解决战斗的“核武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炒作的特征
曾经有不少人,甚至有一些自诩的“业内人士”和“资深人士”认为,性、暴力、绯闻就是人们的兴奋点,于是拼命地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其实这不过是一些很粗浅很外行的认识,并没有揭示出人类兴奋点的深层次特征。张一一先生通过对近年来一直奋斗在舆论风口浪尖“不但炒人,而且自炒”的无数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仔细分析,终于挖掘出炒作通常具备的六个特征:事件的娱乐性、新闻的仿真性、价值的多元性、逻辑的相关性、社会的情绪性、话题的持久性。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事件的娱乐性(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普遍提高,在这个竞争几近残酷的时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时候,人们就极其需要缓解生活压力、释放紧张情绪,一个叫“娱乐”的产品,就这样应运而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常会有一些小明星跟我诉苦,一一啊,我热心公益和慈善,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家里这样那样的证书、奖杯和纪念品堆满大半个房间,媒体对此是不问不闻不理不睬,而我一旦出了点什么“丑事”,相关报道就会满天飞,拦也拦不住,怎么能这样啊……现在的这些人,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啊?
我告诉她,首先她在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时候,却总想着媒体报道,这本身就是不对的。更为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道德的楷模,完美的化身,从而拼命地想要去树立一个高大全的公众形象,这样很累,也不是公众想要的。公众毕竟不是明星的附庸,他们也很累,他们只是需要得到简单的快乐,而不是一定需要你这样一个精神偶像,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缺陷也是一种美,断臂的维纳斯反而更具魅力,有时候把心态放轻松一些,把自己的形象稍微放低一些,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更真实,从而也能更容易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一代伟人毛泽东反复阐释的“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娱乐”在有些人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