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营帐内 悸动的心 (第1/2页)
眼看着就要春节到来,漠北却还是一片肃杀的冷。营帐内,萧长瑜坐于案前,手中捧着来自魏启和李庭的密信,眉头微微蹙起。信中提到天运使宫寒冰和布政使林木真已被成功铲除。
“终于抓住了宫寒冰,”他低声自语,语气却并未带着太多喜悦,“只是,这次行动是否真的已经斩草除根?”
不远处,副将周廷跃站在一旁,见萧长瑜久久未言,试探着问:“将军,可是南方传来的消息有什么问题?”
萧长瑜抬起头,将信递给他:“你看看,南方虽大胜一场,但白莲教的残余势力是否真被连根拔起?张伯礼虽为两江总督,可宫寒冰这样的余党难保没有埋伏在别处。”
周廷跃接过信,一目十行地读完,皱眉道:“将军所虑不无道理。虽然宫寒冰被擒,但教中肯定还有隐秘的势力,尤其是那些潜伏在江南乡野之地的骨干人物,怕是早就闻风而逃了。”
“正是如此。”萧长瑜敲了敲桌案,眼神冷然,“魏启和李庭此番动作虽快,但若白莲教卷土重来,南方百姓仍是首当其冲。南方富庶之地,最易滋生动乱,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周廷跃点头应声:“将军所言极是。魏启的来信中提到,他和李庭已分开行动,是否要派人前往协助?”
萧长瑜思忖片刻,沉声道:“魏启即将回漠北换防,李庭回京处理后续事务,暂且无需另派人手。只是漠北局势复杂,魏启未必能立刻适应这里的环境,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他熟悉漠北的边防事务。”
周廷跃闻言,试探着问:“魏将军若回漠北,将军是否能暂时回京一趟?京中传来的消息,皇上也多次提及,盼将军回去商议大事。”
萧长瑜摇了摇头,眼中透着几分冷峻:“我若回京,漠北群龙无首,这里刚经历一场战事,草原上的部族未必安分。皇上若真有紧急之事,可让李庭代为禀明。”
当夜,萧长瑜召集几名亲近的副将召开军议。帐中烛火明亮,几名将领依次落座,气氛凝重而肃然。
萧长瑜扫视众人,开口道:“今日召各位前来,是为南方白莲教一事。据密报,宫寒冰已被擒,但我不认为白莲教会因此灭绝。南方虽暂得安定,却不可大意。诸位以为,应如何应对?”
副将周廷跃率先发言:“将军,南方虽有两江总督镇守,但此事终究牵连甚广。属下以为,可派人继续潜伏侦查,特别是关注那些白莲教惯用的联络方式,防范未然。”
另一名副将李虎附和道:“将军,属下也有同感。白莲教之所以能在南方立足,靠的不仅是财力,更有教众的迷信之心。若不从思想上瓦解他们,怕是抓了宫寒冰,依然治标不治本。”
萧长瑜微微颔首:“说得不错。白莲教擅长蛊惑民心,此次行动虽成功,但也要谨防他们的余孽逃匿。周廷跃,你明日便派一些信得过的人前往江南各地,以秘密监视为主,若发现任何异常,立即禀报。”
“是,将军!”何战抱拳应声。
李虎犹豫片刻,又道:“将军,属下有一事不解。若魏将军回漠北,将军是否考虑暂时卸下兵权,回京商议政事?边疆虽重要,但皇上召见……”
萧长瑜冷声打断他:“此事无须多言。我若离开,漠北谁来坐镇?魏启虽能力不凡,但尚缺经验。他若刚到漠北便被准噶尔汗摸清虚实,后果不堪设想。”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几名副将对视一眼,皆默默点头。
夜深人静,漠北的冷风穿透营帐,萧长瑜却毫无睡意。他点燃一盏孤灯,取出魏启与李庭的来信细细翻阅,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宫寒冰虽除,但白莲教根深蒂固,也未必会彻底清剿完,残余的教员仍有可能滋生事端……”他低声自语,目光如冰般冷冽。
寒风犹如刀刃般在漠北的荒野上呼啸,营帐内的烛火微弱摇曳,映出萧长瑜脸上那不曾褪去的冷峻。他的眼神如刀锋般锐利,手中翻动着魏启与李庭的信件,指尖微微泛白,似是要从这些字句中洞察某种无法言喻的危机。
信中提到,宫寒冰的除去,白莲教的残余势力在南方的根基已被彻底拔除。萧长瑜轻轻抚摸信纸的边缘,心中却难掩那股难以言喻的不安。他知道,这次的胜利并非彻底清除所有的祸根。白莲教的力量虽然在短时间内被打压,但若有蛛丝马迹流落,他定会追根究底。
“这些年,白莲教越发狡猾。”萧长瑜轻声自语,双眸中闪过一抹寒光,“如果他们真的隐蔽起来,势必会引来新的风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