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二个挑战 (第1/2页)

贾瑛再次回到书房,黛玉等人已经没有再继续讨论数学了,现在是历史课程时间。

贾瑛将历史教材搜出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许多没有明确的东西,只能用“大约”、“大概”、“可能”这类含糊的词语。

由于现在还采用的还是帝王年号纪年方式,对于历史梳理记录极其不便,若是改成现代的黄帝纪年方式,黄帝元年怎么定的,又没法去解释。

贾瑛便以始皇帝统一天下,登基称皇帝那年为基准,记录为帝制元年,然后将后面的年份全部统一起来。

至于之前的年份,能够确定的,便是倒推年份,定为“先秦几年”,暂时没有确定的,则是“约先秦某年”。

先将年份统一确定,再将历史课本,进行一番“翻译”,现在他毕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要是莫名其妙写出了人民立场,那真的解释不清了。

贾瑛统一了时间年份,重新翻译抄录的历史教材,黛玉宝钗三春等人读过之后,获得了她们的一致好评。

之前她们读书,对各朝代帝王年号总是混淆,人物关系也很容易搞错。

现在有了时间轴作为主干,她们分别将自己了解的一些历史知识、典故,一一对号入座,才明白自己对于古代历史的了解,有多么的单薄。

贾瑛抄录的历史教材,当然也只是一些大事纪年,或者一些历史人物、国策政策之类,太多的东西,他实在不敢写。

实在是历史和政治的边界感太过模糊,学得越多,理解的越深,“造反”的技能等级也越高。

再加上贾瑛以后还准备,给他们教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小知识,以她们的聪明程度,若是把这些都学懂弄通,拉起几个根据地,想必都没有太大的困难。

黛玉这几日时间,已经通读了一遍,现在正在重新细读,见贾瑛进来,便感叹道,

“二哥哥,原来咱们现在的年份往前一千年,居然才是大唐开元盛世的时间,”

“我们总读李太白的诗,总觉得他好像离我们很近,原来我们与他竟相隔一千年之久。”

贾瑛笑了笑说道,“林妹妹,这才是历史有趣的地方,以往我们读李白杜甫的诗,在我们脑海中,他们两个的形象,总是固定的。”

“李白永远是一个狂傲不羁的年轻人,而杜甫,是一个看清世事的老人,但实际上,李白比杜甫还要大了十一岁。”

黛玉又继续说道,“二哥哥,为什么你这本《帝国通史》写的这般简略呢?”

贾瑛自然不敢给她说实话,便说道,“林妹妹,我现在才多大,这还是我查阅了那么多史书,才整理出来的。”

“你们之前读书的时候,知识都是成块成块的,散乱不堪,不成体系,现在有了这个时间轴,就相当于有了一根主干。”

“你们可以将之前成块的知识填充过来,不断的丰满它的分支枝桠,便可以帮你们,将自己的所学所悟,都整理形成体系。”

黛玉几人都纷纷点头,探春也跟着说道,“二哥哥你说的很对,我现在再读书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先找到时间顺序。”

“读到的人物或者事件,也很容易记住,还能和之前读过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了。”

这时迎春突然问道,“宝玉,你那本《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刚刚也看了下,你怎么想到,写这么一本全是问题的书来?”

黛玉宝钗几人也都看向贾瑛,她们刚才看到的时候,也都觉得非常奇怪。

“二姐姐,这本书,我也是读了屈夫子的《天问》,才想出来的,把世上的一些现象问出来,等你们多学习几年,再拿给你们,让你们试着去解那些问题。”

宝钗这时不由说道,“宝玉,你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们了,太阳为何总是东边西落,为何会有四季分明,树叶为何总是下落,而不是往天上飞,这些问题是我们能解出来的么?”

贾瑛笑了笑说道,“宝姐姐,不要妄自菲薄嘛,你难道忘了,你们前段时间测高度的问题了么。”

“这些问题也许很难,说不定也许也很简单,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本质,但未来谁又说的准呢。”

“你们读书,也该给自己立一个目标才是,你们不是都很喜欢挑战我么,这本书上的问题,是我专门找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为难你们。”

贾瑛说完,黛玉等人瞬间都来了劲,初生牛犊不怕虎,贾瑛用了“为难”两个字,她们怎么能服输,而未战先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