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朝堂风云初涉险滩 (第1/3页)

凌逸尘在商业、农业等领域的革新举措成效渐显,声名远扬至朝堂。此时,朝堂之上正因财政困境与农业疲敝而纷争不休。宋理宗赵昀面对国家积弱不振的局面,心急如焚,日夜与大臣们商议对策,却始终未得良法。部分有识之士听闻凌逸尘的作为,认为他或许能为国家的诸多难题提供解决之策,于是向皇帝举荐了他。皇帝遂下旨宣凌逸尘进京面圣,欲委以官职,期望他能在朝堂上施展才华,挽救南宋于危局。

凌逸尘深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旦踏入朝堂,便会陷入复杂的政治旋涡中心,各方势力相互倾轧,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但他也明白,若能在朝堂中获得一定地位,将更有利于推行他心中那些尚未实施的大规模改革计划,从根本上改变南宋的命运。

怀着忐忑与决心,凌逸尘来到临安城的皇宫。宫殿巍峨壮丽,却也散发着一种压抑的威严气息。在朝堂之上,凌逸尘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宋理宗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审视地看着他,问道:“朕听闻你在地方上推行了一些新的举措,使农业和商业颇有起色,你且详细说来,是如何做到的?”

凌逸尘镇定自若地答道:“陛下,草民在乡间看到我朝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且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致使粮食产量难以满足百姓之需。故而草民引入了耐旱且高产的小麦品种,教导农民采用稻麦轮作之法,以保土地肥力,增加收成。同时,改良了农具,如加宽犁铧、改进水车,使耕种和灌溉更为高效。在商业方面,草民整顿市场秩序,建立诚信经营之道,鼓励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百姓生活也渐有改善。”

此时,丞相贾似道冷哼一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人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这些方法听来新奇,却不知是否真能行得通,若是贸然推行,恐会扰乱我朝根本。” 贾似道在朝中权势滔天,党羽众多,向来专横跋扈,对于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总是不择手段地打压。

参知政事吴潜微微皱眉,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妨给凌逸尘一个机会,让他一试。如今国家财政吃紧,农业生产又如此凋敝,若有可行之法,或可解燃眉之急。” 吴潜为人正直,心系国家,虽在朝中常受贾似道排挤,但仍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殿前都指挥使夏贵也附和道:“陛下,吴大人所言甚是。臣听闻凌逸尘在地方上确实做出了一些实绩,不若让他先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看其成效再做定夺。” 夏贵作为武将,深知国家的稳定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对于能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建议,也愿意给予支持。

宋理宗沉思片刻,说道:“凌逸尘,朕命你暂任司农寺丞一职,负责部分农业事务,你需尽心尽力,若真能有所建树,朕必有重赏;若只是徒有其表,哼,你可知后果!”

凌逸尘跪地谢恩:“草民多谢陛下信任!草民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望。”

退朝之后,凌逸尘深知自己已然踏入了一个荆棘满布的险地。贾似道那充满敌意的目光仿佛仍在眼前,时刻提醒着他所处的困境。司农寺丞虽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负责的农业事务却关乎国本,一举一动皆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凌逸尘初到司农寺,便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寺内的一些属官,或是贾似道安插的眼线,或是长期因循守旧、对变革心怀抵触之人,对他的到来表现出明显的冷漠与抗拒。他们在交接事务时,故意拖延,对关键的资料和数据含糊其辞,试图给凌逸尘一个下马威,让他在这新的职位上举步维艰。

然而,凌逸尘并未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着自己此前在农业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系统提供的知识,迅速对司农寺所管辖的农业事务展开了全面的梳理。他亲自深入到京城周边的农田,实地考察土壤状况、水利设施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在田间,他与劳作的农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农民们向他诉说着种子的质量参差不齐、灌溉用水时常不足、赋税过重导致他们无力购买更好的农具和肥料等种种苦衷。凌逸尘一一记在心中,同时也向他们耐心地讲解一些新的农业理念和简单的技术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共同为提高粮食产量而努力。

回到司农寺后,凌逸尘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改革计划。他首先提出了对种子进行筛选和改良的方案,计划在京城附近设立几个种子培育试点,引入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优良品种,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地种子进行筛选和培育,提高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然而,这一方案刚一提出,便遭到了寺内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