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临江仙·活法》 (第1/2页)
镇头酒馆中,李小白与杜之甫相对而坐。昨日那场关于平常心的畅谈,犹如袅袅茶香,依旧萦绕在二人心间,久久不散。此时,夕阳的余晖穿过斑驳的树叶,星星点点地洒在石桌上的酒壶与酒杯上,泛出一片迷人的金黄。
李小白轻轻拿起酒杯,微微晃荡着,那香醇的美酒在杯中打着旋儿,他嘴角上扬,笑道:“昨日谈了平常心,今日饮酒时,我却觉得,仅有平常心还不够,咱们得琢磨怎么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杜之甫微微点头,右手缓缓抬起,轻抚胡须,深邃的目光中透着思索:“正是,世人大多追求那‘有’字,好像有权、有钱、有车、有房,便是一生所求。但你我如今都已退下,再去争那些,又有何意义呢?”
李小白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神色坚定地说道:“对,我们应求那‘无’字。无忧无虑、无病无灾,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想当年为官之时,虽有权有势,可烦恼也不少。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哪有什么真正的清福?”杜之甫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应道:“不错,富贵可不只在为官一途。真正的富贵,是内心的富足。就像那山中隐士,虽没有高官厚禄,却有米粮满仓,能悠然自得地品诗书、饮茶酒,仿若一方之主,那是何等自在逍遥。”
二人酒兴渐浓,话语如潺潺流水般不断。李小白缓缓起身,背着手在庭院中踱步,一边走一边说道:“祈寿之道,也不在丹药。多少人追求长生,却不明白清心寡欲,心怀阳光,才是长寿之方。那些妄图以丹药求寿的人,大多都陷入了迷途。”杜之甫目光紧紧盯着李小白,眼中满是赞同,不住点头:“所言极是。只有心若清净,寡欲少求,才能无病无忧,快乐无疆。如此,方能在这尘世安然度日,就像置身神仙之邦一样。”
酒过数巡,二人谈及那临江仙的词牌。李小白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说道:“这临江仙,由来已久,意义非凡,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关于它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与临江凭吊水仙有关。古人临江而望,江水悠悠流淌,他们不禁幻想水中有仙子,于是便有了这咏水仙之事。这水仙在不同传说中所指不同,伍子胥、屈原等都曾被视作水仙,所以这词牌从一开始就带着神秘奇幻的色彩。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词句‘岸阔临江底见沙’而来,词意涉及临江,人们临江观景,触景生情,或许看到了水中仿若仙人之景,由此得名。它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与智慧啊。”杜之甫手在桌上轻轻一拍,接口道:“正是,它的韵律之美,可让文人墨客尽情抒发心中所想,或豪放,或婉约,都能在这词牌中完美展现。”
他们谈及古人以临江仙所写之词,或感怀历史兴衰,或倾诉个人情思。李小白微微仰头,吟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此词,道尽历史沧桑,英雄豪杰,终究归于尘土,唯有青山夕阳依旧。这便是临江仙之妙,能将那宏大与渺小、永恒与短暂展现得淋漓尽致。”杜之甫也来了兴致,挺直身子,说道:“还有晏几道之‘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尽了相思之苦,情之深,意之切,令人动容。”
二人谈兴愈发浓厚,从临江仙的起源,说到不同朝代的佳作。李小白拿起酒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这临江仙,原多写水滨之景,抒离别之情。后经发展,题材更为广泛。其格律虽有定规,却不妨碍文人发挥。”杜之甫拿起酒壶,给两人杯中添酒,点头道:“格律是骨架,情思是血肉,二者结合,方有佳作。就如我们今日所谈之生活感悟,亦可用临江仙来表达。”
说着,李小白起身,大步流星地回到桌前,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挥毫写下《临江仙·活法》:
富贵何须为官,
清福岂在朝堂。
囊有碎银米满仓。
诗书茶酒品,
山中宰相当。
祈寿不劳丹药,
清心寡欲阳光。
无病无忧乐无疆。
安然尘世里,
地上神仙邦。
杜之甫在旁站立,眼睛紧紧盯着纸上的字,不时点头称赞。待李小白写完,杜之甫上前一步,拍着李小白的肩膀道:“此词甚好,将我们对生活之思尽皆涵盖。”
二人继续饮酒,谈及过往经历。李小白微微眯起眼睛,陷入回忆,缓缓说道:“我年少时,也曾有过雄心壮志,渴望在朝堂之上一展抱负。那时,只觉为官可成就大业,可随着岁月流逝,才明白官场复杂,并非所有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