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梦想不在梦 (第1/3页)

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老师说我有画画的天份。我看到的一切都是画,这让小朋友惊奇。如果只是看到云朵就说那是像什么什么的,一定不足为奇。奇的是我看到什么阴影或者墙上的破洞也说这像什么什么的。而且我常玩这样的游戏——让小朋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地点几个点,我就能连接这些点,把它们串成他们所要求的图像。

因此,老师问我理想的时候,我就大声地回答:画画!也许当时还不知道有画家这个词,如果知道的话,那时的我一定会回答当画家。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脸红,因为至今我也不是什么画家,连个“爱好者”名份也攀不上。可见我是把梦想与理想混为一谈了。

梦想梦也,梦境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理想理也,成功之理!我当时一定是把梦境当做现实了,而没有去追求成功之理,所以就产生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果。

实际上,我是努力过的,只是命运不济。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有一些小作品——应该算是儿童画吧——参加了一些展出,还有几张得了奖。指导老师也希望我能成名成家——以期“光宗耀祖”,也让师长和我的母校出出名。可惜他们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就彻底地失望了。

上高中的时候,我不知哪来的灵感,结合当时中东的局势,画了一幅揭露美国染指中东,欲控制工业血液——石油企图的漫画,在《xx日报》上发表。这一发表确实在同学间“轰动一时”,而且带来了连锁反应——那年的圣诞节我接到了群众艺术馆的通知:在寒假里参加美协组织的“民间采风”活动。

圣诞节距离寒假一般只有十来天的时间,我就筹备了应该带的画具和从牙齿缝里抠出来的伙食钱。如果按事物发展的规律,顺理成章的结果应该是我能结识一些画家,然后拜他们其中一人为师,就可以师出有名了。

说我命运不济,就在这个“选”字上出了偏差——我选了当时最受人“忌”,又最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画家。这位“大师”最拿手的绘画对象是只露出牛头和一些牛背的水牛。画界传说是因为这位“大师”画不出全牛。他画过,只是没有一张能把水牛的形与态刻画出来。特别是牛的四条腿别扭得像扭曲的竹筒。只要他的作品在展会上出现,展出方一定会挂出某代《五牛图》的摹本。在采风期间,“大师”不但没有指导,而且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榨”我那只能从齿缝里挤出来的钱。一个对社会充满理想主义的我,对这一切老是看不惯,于是我选择了放弃与逃避。

这次逃避,是我最大的失误,我把理想换成了梦想。梦依然继续,但梦想也停留在梦中。

工作以后的我,只要见到辅导绘画的书籍,我会“不惜重金”买下。可是买了以后,却写上了这样的藏书题记:不买不甘愿,买了没有用!果然所有的书都束之高阁,成了我家最豪华的摆设。

没有自己的努力,怎么能成名成家呢?至今我除了工作上要写写画画以外,就再也看不到那只“小荷初露尖尖角”了。不过在我工作的单位里,我还是算得上屈指可数的稍有知名度的“画家”。单位或个人需要一幅这样那样的画,我也能对付的过去。特别是当五一、国庆游行筹备阶段,我一定会被借调去筹委会当绘画组组长。还有系统负责的展览会,我也一定是主创人员。

也是这个“组长”和“主创”,让我放弃参加美协、作协的机会。

那是一年国庆节游行筹备组的绘画组里发生的事,一位内划右派的艺术系大学生来绘画组“打工”。有一天晚上我请他加班画游行队伍的示意彩图。队伍的最前头是红旗方阵。红旗的红,在绘画者看来不是纯正的红,为表现光照和红旗的飘动时的色彩,画者一般不用单色而用复色。所以表现飘动的红旗就要用橙红、深红等色调。可能因为灯光对色调的影响,晚上灯下画出的飘动的红旗在白天送审时的橙红就接近橙黄色。审批者一见“橙黄旗”就勃然大怒。一联系上“内划右派”这条不可触碰的底线,于是我负责的绘画组就出现政治事件。内划右派当然罪当可铢。我这个组长也要负领导责任……

艺术——政治;政治——艺术,我走进了迷宫……

尽管我陷在“迷宫”里,但在单位里还是小有名气的自命“画家”。

梅,可能就是“慕名而来”的一位女同事。我为她画的画,现在她都保存着。她还美其名曰:收藏!

有一天,梅要我为她画一组准备挂在书房的四条屏。不知怎地,可能是那天我听到了关于她与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