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张癞子在马驹桥 (第1/2页)

冬日的北京冷的人瑟瑟发抖,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有一家小蜜蜂旅馆位于马驹桥二街的一处胡同,很偏僻。

这里到处都是错综复杂的胡同和巷子,到处都是宾馆、成人用品、小吃店,这片地方属于通州,离北京市中心还有点远,不过自从有了地铁后方便了很多。

这里原本属于河北,1958年划给了北京,但这里的物价却还是河北的样子,在这里十块钱就可以吃饱饭,二三十的衣服也有的卖,最便宜的拉面降到了7块,最贵的自助也不过四五十块钱。

过了马驹桥三街前面就是一排排的劳务中介门市,这里也是劳务市场,等活的找活的人络绎不绝。

小蜜蜂旅店在二街的后面,是一个三层楼,里面暖气烧的很足,外面的房顶上结着厚厚的冰碴,室内却是热气扑鼻。

这里常年生意红火,里面有热水器,有公共厕所,还能洗澡,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一晚上只需要三四十块就可以安顿下来,是打工人的天堂。

在这里你基本上看不到老板娘,你只要在手机上把钱发给了她,她就会告诉你那个房间,然后告诉你钥匙在哪里,等你离开店的时候,她会把押金十块钱转给你,也不会去看看屋里有没有少什么东西,很多住了十多次的人也没有见到过老板娘的人。

小蜜蜂旅店二楼有一个最便宜的房间,一天只需要35块钱,很多人想住都要提前预定,这个房间晚了你根本抢不到。

今天这个房间又被杨三抢到了,杨三是这里的熟客了,此时他蹲在房间里哭,手指中间一根已经燃烧殆尽的烟屁股已经熏黑了他的手,一地的烟头,还有一瓶未喝完的二锅头。

杨三被骗了一千块钱的工资,一千块钱虽然不是个大数目,但是对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他却是不小的巨资,手头的钱还不够付房租,他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在这里住,还是打起精神去找日结工干,这样一天还可以挣个两百元左右。

用袖子擦干了眼泪,他掏出手机开始四处打电话:一天多少钱要人吗?还要压一天?那我不干。

他就是吃了压工资的亏,之前被骗的一千块钱就是压三天日结250,结果被骗了四天工资,找他的是一个自称中介的人,他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第四天结工资时,对方就拉黑了他。

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想着还是去市场碰碰运气吧,虽然工资低点,但是有保障,于是他出了门,正好在门口碰到了一个人,穿着很干净,人却很瘦的一个年轻人,年轻人问他有没有打火机,杨三掏出兜里的打火机扔给了对方,并且要了一根烟就走了出去。

“你门也不锁呀?”年轻人对杨三喊道。杨三仿佛没听到就推大门出去了,年轻人冷漠的笑了一句:傻子,活该被骗,我就喜欢骗你这样的人,人傻,光棍,还是个懒蛋。

骂杨三的年轻人名字叫:张癞子。

从小到大村里人都这么喊他,但是他自己却从来不这样介绍自己,张癞子也是小蜜蜂旅馆的常客,但是他在这里住从不超过三天,马驹桥这片地方生存着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旅馆遍地都是。就是他每天换着住也不会重样。

这边流行着一句话:有钱不住天通苑,落难必创马驹桥。这是在北京生存的北漂最后的倔强,在马驹桥生活成本确实不高。

马驹桥往北走两公里就是地铁同济南站,但是要徒步走过去需要半个小时,骑自行车就是十来分钟的事,但是那些共享单车往往抢不到。

地铁站到马驹桥商业街的这条路,每天奔走着无数的人,坐公交的,骑自行车的,步行的,你总能以任何方式找到伴,到了地铁站如果运气好你能抢到座,不过这种机会不多。

去地铁站要路过一座桥,桥边有个帐篷,看桥的大爷懒洋洋的坐在那里,对来来往往的人群他早就看淡了,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了,对于无儿无女的他一个月三千块钱足以让他满足,在这里生活对他来说压力并不大。

张癞子在路边买了一个打火机,然后点起一根烟,他背着书包往前走着,桥边已经没有共享单车了,癞子来到帐篷边,递给大爷一根烟,大爷抽起烟,疑惑的看着他:小伙子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呀,怎么又回去了?

癞子没有思索随口说出一句话:“干日结保安。”

大爷叹着气说:“小伙子,年纪轻轻不要干保安,要不然就废了,你肯定没有成家吧?”

“没有。”

“老光棍,小光棍啊。”大爷无奈的说道。

癞子不想再听他说,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