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小商品 (第1/2页)

像是这样的地级市,放在现代的话,除掉是沿海地区之外,其他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得话实在是太难了。

资源的话,主要也就是集中在沿海。

包括长江三角地带。

像是内陆城市,如果不是国家政策扶持发展的话。

想要发展起来太难了。

张光北任职的市,是在西北部。

当初也就是一个小镇子,后来发现了铁矿,煤矿等资源才发展起来的。

建国过后,被划为了地级市。

那么真正发展,也是在五几年大炼钢的时代。

当时大跃进,国内急需钢材。

全国各地,包括农村都在进行炼钢。

甚至于是将家里面的铁锅,菜刀都给融了,来支持国家。

不过那边想要发展的话。

也并不是说没有办法。

可以弄一个小商品加工厂之类。

然后去义乌那边小商品城,进行贩卖。

只要能够做起来的话。

维持一个小小地级市的经济,那一点都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人口在那边。

老百姓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呢。

也不是很高。

不至于说失去了工作。

一家老小连饭都没得吃。

张光北听了陈淮北的话,“你感觉可以?”

“这个你可以去义乌那边去看一看,我感觉问题不是很大。这几年那边发展挺不错的,依照我们国家的情况,劳动力所产生的商品输出,未来肯定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一旦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那么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会将来我们国家来采集低价的商品,回国进行贩卖。”

“我们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王康时问道。

陈淮北点点头,“这一点无需质疑的,毕竟我们的人口数量在这里。”

人口就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

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吃得也就是庞大人口基数的红利。

一旦这个红利吃完了。

经济自然会放缓的。

像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

这一代人是打工的主要劳动力。

可是随着年纪增长,这些人从厂子里面退出了。

自然也就造成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毕竟这两个年龄段出生的人,占据了人口总数接近三分之一。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进度。

这一批人刚好赶上了需要大规模劳动力的时期。

科技还不怎么发达。

主要还是靠着手工为主。

科技的进步,虽说是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但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造成了更多的失业人员。

“这是我的想法,你可以先去那边看一看!实地考察一下,最好的话是在那边那几个铺面,弄一个政府性质的办事处。”陈淮北弹了弹手里面的香烟烟灰,“不过这公司的话,确实有些难办了一些。”

跟着陈淮北脑海里面形成了一个念头,“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以组织下岗职工,共同创业,政府这边起到监管的作用,拿出一部分资金出来,低息,或者是免息的形式来,进行辅助。”

张光北微微点点头,“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那边的情况,你自己也知道。只能够说开办小型的工厂,走火车运输。大型工厂的话,没有人会选择跑那么远的,你就算是给再大的优惠,别人也不会考虑。前面虽说优惠,可是后面的成本,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所能够承担的。”

说到这里陈淮北笑了起来,“我发现你家老头子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这那是历练,简直就是坑你。”

“像是这样的地方,谁要是能够将经济给做起来的话,那我不得不说他还真是牛逼了!比我都要牛逼太多了。”

“当然了,可以完全采取我之前说的,建立像是生活当中小产品的工厂,这样的工厂成本本身就不是很高。”

“而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只要是成功的话,起码当地的老百姓日子要比过去好过很多。”

“资金这边不够的话,我这边可以向你们提供一亿资金。一亿的资金,像是这种小工厂的话,弄个二三十个,不成任何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