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頁 (第1/2页)

之前的副市長錢軍犯錯誤被開了,後來提拔上來的副市長叫林和元,他想了想道:「要不咱們再看看吧,看有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地方。」

向暖看著林和元:「林副市長覺得這裡不好?說說理由?」

林和元是從農業部門提上來的,聽到向暖這麼說,他搖搖頭道:「沒有覺這裡不好,就是覺得將這麼多的田地廢掉,有些可惜。」

向暖點點頭,從這裡往遠處看,能看到連成片的金黃色稻子。

將這裡推成平地來發展商業,確實有些可惜,但城市想要發展,就會不斷地侵占周邊的農田。

畢竟市中心就那麼大。

段紅兵不贊同地道:「林副市長說的有道理,但如今老百姓要是光靠種田,除掉一家的吃喝拉撒,一年下來掙不到幾個錢,日子會一直清貧下去的。」

「這裡變成汽配城後,這個村子裡的老百姓肯定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他們也能在廠子裡找工作,這樣日子也就慢慢好過起來了。」

林和元沒說話了。

道理他都懂,只是做了一輩子的農業工作,看不得這麼嚯嚯田地罷了。

郝建民著急了,五山開發區發展的越來越好,他這個區書記自然也就越來越好。

「我覺得咱們開發區,在擴展產業園的同時,也要注重周邊的配套開發,除了剛才段副市長說的那個小山外,山底下還有一個很大的水塘,大的都可以叫湖了,目前那湖是村子裡人承包了,裡面養殖了不少魚。」

「這個村子叫余塘村,塘,指的就是山下那個大湖,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傳說,說是當年大禹治水的時候,將這裡的琥湖泊都給填了,結果發現沒給這裡的老百姓留下吃水的水塘,於是就大手一會,那個水塘就出現了,就餘下那麼一個塘,所以這裡就叫余塘村。」

「那個山也有個說法,你們看,那山是不是有一處凸出來的,就像是一個蛤蟆伸出舌頭想要吸水?」

被他這麼一引導,眾人再看的時候,還真覺得有那麼點意思。

郝建民道:「根據村子裡的老一輩說,這個塘有仙氣,所以有一隻蛤蟆修煉成精,最後沒逃過雷劫,最後就變成了那座山,石化了還想吸取那水裡的仙氣。

後來老一輩就將那山叫做蛤蟆山,每年春天的時候,山裡的蛤蟆可多了。

那些故事可能是瞎編的,但是山里蛤蟆多是真的,尤其是下雨後,我滴個天,真的能一腳踩一隻蛤蟆,蛤蟆多,山裡的蛇也多,每年都有捕蛇人來這裡捕蛇。」

眾人都笑了,太難為這些村民了,居然編的還挺有根據的。

段紅兵問:「那蛇這麼多,居住在這裡的村民不是不安全嗎?」

郝建民是個實幹型的幹部,辦公室坐得,田間地頭的活兒也能幹。

所以對於段公布的提問,立刻就回答道:「村子裡有兩個赤腳大夫,都是治療蛇毒方面的專家,手裡有獨門解藥,一旦有人被蛇咬了,去他家弄點藥,內服外敷,幾貼藥下來就能好,都不是什麼毒蛇。」

「每年也有人因為被蛇咬去世的,不過都是老年人,抵抗力差。」

「要是投資的話,這些田地都變成水泥地,蛇也不傻,肯定就不下來溜達了。」

眾人都笑了。

見眾人都笑了,郝建民也笑道:「我們b市也算是水鄉了,等汽配城發展起來,那邊可以開發成悠閒娛樂的地方,這樣就能帶動更遠處村子的發展。」

「郝書記這個想法不錯。」還有一年多就要進入到千禧年了,城裡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就有閒情逸緻老養生了。

農家樂也是在零幾年後開始盛行的。

在做規劃的時候,可以將這些都規划進去。

第913章 拆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有些事適合慢慢探討,但有些事就需要決策者一錘定音。

向暖道:「再看幾個地方,大家到時候都寫一份意見,回頭開會的時候我們再討論,如果沒有更合適的了,就選這裡了。」

眾人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了。

連續看了幾個地方那個,要不就是太小,要不就是太大,浪費,要麼就是地理位置不好交通不便。

於是最後開會一討論,還是定了那個叫余塘村的地方。

至於那個大湖,以及那個蛤蟆山,到時候也會開發成旅遊景點,至於流傳下來的傳說,自然也會加工一番成為地方文化。

上面確定下來後,郝建民就開始動員老百姓們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