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頁 (第1/2页)

其中就有那個劉樹生。

劉樹生在北邊倒騰了幾次,身價翻倍後再加上譚宗平的賞識,目前就是市里最大的民營企業家了。

名下除了日光服裝廠,去年還承包了省鋼鐵公司,市裡的公交公司,市運輸公司也都被他承包了去,這幾個公司被他承包後都轉虧為盈,也算是個人物了。

年前也開始涉及到房地產開發了。

作為主管經濟的副市長,她的首要工作就是帶動經濟發展,那這些民營企業家,私企就是向暖主要了解的對象。

得先了解他們,才能制定計劃。

想要把搞經濟搞上去,帶動城市的發展,光靠幾個國企是遠遠不夠的,國企只是起到帶頭的作用,一些細枝末節還是要靠這些私(民)營企業來拉動。

這些人中,最出色的就是劉樹生了。

向暖看完劉樹生這幾年的發展資料後,覺得這人是不簡單。

十年前他就是農村裡的一個小農民,能抓住機遇在短短時間裡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老闆,一躍成為省城最大的民營企業家,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最最重要的是,這人只有小學文化。

雖然後來很多的大老闆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像劉樹生這樣「運籌帷幄」的,很少。

這人要麼就是從小聰明,要麼就是身後有智囊團。

向暖覺得是後者,以他們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她沒有從他的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

所以她就對劉樹生身後那個指點江山的人很感興趣,這樣的人,憑什麼為劉樹生服務呢?為了錢?還是因為他好拿捏?

難道劉樹生只是煙霧彈,背後老闆另有其人?

第732章 林紅英

再細看鋼鐵廠的承包合同,說句不客氣的話,這跟白送沒區別。劉樹生僅以三千萬就承包了省鋼十年的經營權。

十年啊……

要說這裡面沒有貓膩,鬼都不相信。

這都是上一屆的操作,向暖就算有所懷疑,現在也沒能力來處理這件事。

她將劉樹生的資料放在一邊,繼續看其他人的。

等向暖看完市里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私企老闆的資料後,就覺得這些人發展的太快了。

當然了,這些人之所以發展的這麼快,背後都離不開譚宗平的這一屆班子的支持。

這種官商合作的做法很常見,任何政客想要做出成績想要帶動當地的發展,都離不開錢的支持,誰最有錢,那當然是商人了。

培養自己的嫡系錢袋子,都是常規操作。

就如同她早些年就開始要培養大柱一樣的道理。

等向暖看完資料後就將這些人的資料單獨放著,然後去看一些其他的私人企業,那些有潛力又明顯不跟譚宗平沾邊的就入了向暖的眼。

劉樹生這些人肯定是不會聽自己的話的,但也肯定不會跟自己對著幹,畢竟市裡的經濟如何發展,她是掌握大方向的。這些人不會跟錢過不去,同樣的,向暖也不會跟自己的政績過不去。

同時,她也要有自己信得過的人。

一時間,市裡的小企業紛紛向向暖遞來橄欖枝,陶副市長辦公室每天都門庭若市。

有來試探的,有來試著表忠心站隊的,也有人就是正常拜訪的。

向暖把這個過程當成一個「面試」的過程,通過交談,那些入了她的眼的,向暖會格外專注。

一些老實本分的商人,向暖也會將他們做記號,以後有靠譜的項目,會優先選擇他們。

都說無商不奸,可有些人就是憑一顆真心來經營生意的。

至於那些牆頭草,向暖也隨便他們,心裡有個數就行了。

就這麼刪選了半年,向暖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終於從這些中小型企業中,刪選出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來。

最讓向暖看中的就是開汽配廠的林紅英,一個四十出頭從農村走出來的婦女。

六十年代末,林紅英在表姨的介紹下,嫁給了長河汽車廠的一名普工,戶口遷到城裡,擺脫了農村人的身份。

後來在婆家的幫助下,她在長河汽車廠做一名臨時工,幹什麼呢?

在生產線上撿垃圾,只要是能回收再利用的各種垃圾,她都要撿起來然後分類,這些垃圾將會被重新融化再製造成不同的部件,如此循環。

她每天乾的就是撿垃圾,在每個工作崗位撿垃圾,有時候那些人來不及忙活手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