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頁 (第1/2页)

在找人買設備的時候他們又碰到了一起暴亂,向暖的在躲避的時候,左腰那地方被一顆跳彈給咬了一塊肉,大概有現在的一塊錢硬幣那麼大,創傷面雖然不大,但裡面的傷口有點深,好在就是皮肉傷,沒有傷及到內臟。

消炎包紮後只要不大幅度扭動牽扯,這點疼忍著忍著也就習慣了。

馮廠長跑的時候也摔了一跤,下巴磕破了,包紮後就跟長了白鬍子似的。

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擦傷。

眾人休息了兩天,向暖覺得他們一群外地人不能再這麼瞎打聽了,有些錢,該花就必須花。

經過商議,一行人花了一筆錢找了當地資源信息交換的販子,這個交易販子是盧方正那邊介紹的。

要價高,但消息絕對靠譜,還講道義,絕對不會出現黑吃黑的情況。

有了可靠的消息資源,眾人找貨的時候就方便了很多。

經過十來天的交涉,向暖手裡一大半的現金,都用來買發動機了,各種各樣的發動機,汽車的,飛機的,輪船的,其中有一個發動機是從一艘報廢的巡洋艦里拆下來的發動機,在對方眼裡就是破銅爛鐵,順帶手賣的,所以只用了三十箱的罐頭就換來了。

雖然鏽跡斑斑,但很完整,對於向暖來說這就行了,報關的時候也就報「廢銅爛鐵」多少噸就行了。

因為在斯d林時期,蘇l片面的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跟輕工業發展緩慢,糧食產量低。

所以赫l曉夫上台後就開始推廣種植玉米,國營農場接到命令開始大量開墾荒地,結果就是開出來的地都沒人種,玉米也因為氣候原因收穫很一般。

蘇l一解體,那些國營農里的設備根本就沒人管,不孝子們都在搶重工業設備呢。

這就給了下面那些國營農場的領導鑽空子的時間,他們基本就可以做主將這些所謂的「淘汰」農機低價處理了。

向暖一口氣換了二十台聯合收割機台,十台播種機,二十台脫粒機,十台聯合整地機。

安省有一半是平原,那邊種植小麥,回頭把這些賣給那邊,肯定是能回本的。

接著又買下了一條生產護膚品的生產線,大柱這邊也換到了攪拌機,挖掘機以及他心心念念的塔吊。

馮廠長買了三台目前最先進的機械多頭繡花機,據說也是他們從小日子那邊買來的,也才用了三年多不到,如今亂糟糟的,賣了也就賣了。

他買的繡花機比國內生產的繡花機要小很多,同時效率要高一半,耗損也小。

為此馮廠長高興壞了。

但他不會操作,他不是技術工,就算現學也來不及,把設備買回去了不會操作那也是抓瞎。

於是,馮廠長讓中間人幫忙找幾個會操作繡花機的熟練工,可以長期僱傭,工資待遇都是最高技工的待遇。時機合適,也會幫他們移民落戶。

現在整個烏蘭國都亂糟糟的,真的有本事的專家們被各國搶,有錢的有關係的也都開始往丑國等國家偷渡,剩下的一部分故土難離,還有一部分普通人想走但是沒渠道。

馮廠長開出來的條件雖然不算很高,但同為社會主義國家,這些普通工人對我們的國家還是充滿了好感的。

沒費勁兒,馮廠長就成功招到了兩個熟練的操作工,以及一個設計師,他們都帶著他們的家人一起走,一共二十一口人。

老馮都硬著頭皮答應了。

李新虎跟葛玉柱也沒閒著,李新虎撿漏了馮廠長不要的,也不是不要,實在是老馮沒錢了。

李新虎將馮廠長吃不下的服裝生產線以及另外一台多頭繡花機給拿下了,同時也帶走了九名工人以及其家屬。

他有鋪面,還有門市,自己開一家服裝廠也是完全可以的。

葛玉柱將一家國營罐頭廠的設備都給買下了。

一時間大傢伙仿佛掉進了米缸里的老鼠,貪心的恨不能將烏蘭國給抬回去。

等眾人將手頭的錢以及物資都揮霍的差不多了後,這才開始計劃回程。

所有的東西都被裝運到了海參崴,他們將在那裡交易,貨物也從這裡離港運到國內。

貨物報關的時候盧方正提前跟他的上級打了招呼,很多敏感設備都被歸納到了「破銅爛鐵」里。

至於那些普通工人,想走容易,但盧方正那邊的一些專家想要走就比較麻煩,這些人都是被終身限制出國的。

好在向暖跟馮廠長這邊要帶走不少人,將幾個專家的家人們打亂混到這個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