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 (第1/2页)

據c市日報統計,人民路商業步行街開張那天,全市三分之一的人都去了,後續幾天裡,剩下三分之二沒去的,也都去了。

三歲小孩都知道在人民路可以買到好看的花衣服,好吃的糖葫蘆。

人民路當天總營業總額超過了五十萬,其中服裝跟各類小吃占了大多數。

一周的營業總額超過了一百萬。

要知道,人民路這邊的門面加起來一共也就一百多間,那這麼一算,一家最少都掙了上千好的得上萬的。

這把之前猶豫不決甚至租了結果因為家裡人反對又退了的那些人腸子都悔青了。

嘗到了第一波紅利的眾人,沒有一個不感謝工商局,不感謝陶向暖的。

尤其是納稅這塊,那是相當積極,雖然也很心疼,但不用提心弔膽了。

因此稅務部門也沒少夸向暖他們,他們的工作做的到位以至於稅務這邊的工作都跟著輕鬆不少。

接下來的時間裡,工商局的工作進行的格外的順利,工作順利,人的脾氣都變好了。

再面對那些無照擺攤的小商販們的時候,也只是讓他們走,不像以前,還要上演一場大追逐,往往人沒追到,自己還累得夠嗆,下班回家要多吃一碗飯,還要被媳婦埋怨,於是惡性循環,第二天追這些人就追的更厲害了,回去也吃的更多了。

現在不一樣了,每天大家都和和氣氣的,還能拿到各種福利,媳婦對他們的態度都好了不少。

一切都在悄然變化著。

現在每天來諮詢註冊營業執照的人很多,現在大家都有了一個認知,只要有了營業執照,就可以做生意了,不會被人追趕了。

隨著人民路的火爆,人民路附近的門面,也跟著熱了起來。

有些附近的居民,直接就把自己家改成了門面,做點小生意,雖然沒有人民路那邊的生意那麼好,但每天有點進項就是最好的了。

於是,這個商業圈子,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擴大。

轉眼到了十一月,c市已經很冷了。

湯小雲的肚子有七個月大了,鋪子裡的生意太好了,每天都忙的腰酸背疼,也沒時間照顧孩子。

於是就只能把婆婆王娟還有陶紅叫來幫忙了,她不捨得把兒子送回老家。

陶三爺那邊的生意漸漸穩定下來了,忙的時間比較規範,有時間準備,而且就那麼幾張桌子,所以店裡有王紅英幫忙,也忙得過來。

因為向暖那天穿的衣服太過亮眼,惹得不少口袋有錢又愛美的姑娘新婦們都想要一身。

結果發現在她的店裡都能買到,所以她家的生意非常好。

那天之後,她的鋪子就成了一部分人心裡買衣服的首選之地,也擁有了一部分的忠實「粉絲」。

緊接著這些粉絲們又發現這家店真的太神奇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寶藏店鋪,有事沒事就來逛逛,基本不走空。

這也要歸功於向暖,那個檔口老闆不但給她這邊發來最時髦的服裝,還發了很多的包包,耳環,絲襪等配飾。

有這些配飾,湯小雲的生意想不好都難。

為了感謝向暖,小雲還說要分向暖一些錢。

向暖自然是不要的,最後陶三爺做主,每個月稍微給點,然後把這錢給陶天翔。

不過得先存起來,等陶天翔讀大學後再給他,就但給他攢大學費用了。

對此向暖沒拒絕。

他們是陶家人,守望相助這沒什麼好說的。

這天,向暖正在忙著呢,小林子忽然過來道:「領導,外面有人找。」

「誰啊。」向暖一邊看文件頭也沒抬的問。

人民路步行街的火熱是向暖預料之中的,這兩個月,人民路的人就沒有哪一天不多的。

就算不買東西,大傢伙也願意去那邊轉轉,因為新奇的東西太多了,比百貨大樓的還多。

百貨大樓為此還來工商局找崔局投訴了,說這是搶他們生意,影響市場的穩定。

結果自然是被懟回去了,這已經不是計劃經濟的時代了,老百姓想在哪裡買就在哪裡買。

於是,百貨大樓那邊也漸漸的取消了一些買東西必須要用票的規定。

比如買布,買牙刷洗衣粉肥皂臉盆這些,就不要工業券了。

為了搶客源,這邊的工作人員再也不用鼻孔看人了。

不像以前,很多貨都掌握在百貨大樓這邊,這些掌握著資源的人面對上門買東西的,那叫一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