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 (第1/2页)

向暖回來了,不少人都來了陳家,不管向暖記不記得,都是要來寒暄兩句的。

有的跟向暖打聽縣裡的招工情況,也有的想走向暖的門路,去縣城找份工作。

向奎也來了,跟向暖說起他們這邊等開春後,要實行承包制了。

承包制經過去年一年的時間證明確實比集體制度要好不少,尤其是田裡的糧食產量都提高了。

這不是種子好了,而是人的思想產生了變化。

給集體幹活跟給自己家幹活,肯定還是有區別的。

向暖不是管這塊的,所以就知道這個事,但也沒參與過。

向奎道:「年前我們已經根據村裡的人口劃分了田地,就等著年後抓鬮實行了,您家這邊……」

「上面怎麼安排就怎麼來,不需要給我特殊安排。」向暖道:「家裡分的田地我們也沒時間種,到時候也要委託村子裡給看著點。」

向奎點頭:「這是肯定的。只是你家陶天翔……」

「他戶口不在這裡,肯定是沒的分的。」向暖道:「陶家那邊不會少了他的田地的。」

有陶三爺在,少了誰的田地也不可能少了陶天翔的。

說完這事,向暖道:「向隊長,你統計下咱們村子裡能出門打工的勞動力有多少,以及木匠瓦匠這些手藝人,年後我有安排。」

向奎一聽心裡火熱的不得了,說回去就統計,絕對不耽誤事。

過了初三,村子裡的人就忍不住要開始分田地了。

田地根據村子裡的人口來分,其實也沒多少。

因為他們這裡是山區,良田少。

最後一個人能分到六分的水田,一畝二的旱地,還有山,山多,每個人能分到一些。

山之前也是集體的,現在也是要分的,具體就是拿出一部分來分,分到哪裡那這一片的樹或者竹子就是誰家的,以後就不能隨便砍伐了。

陳家目前就只有向暖跟陳家康,那就能分一畝二的水田,兩畝四的旱地,山頭也分了,雖然不大,但位置不錯,這是村子裡的特殊照顧。

哪塊田哪塊地,那都是要抓鬮的,抓鬮最公平。

向暖讓陳家康去抓,畢竟這些都是陳家的。

陳家康手氣還不錯,抓的水田都靠近水溝,以後用水這塊要方便很多。

向暖初四就要去縣裡,還是給領導拜年什麼的,兩個小的要在家多留一段時間。

臨走前,向暖把家裡的田交給了劉家耕種,地給了黃家耕種。

收成分三成給陳家就行,畢竟還要上交糧稅,再扣除化肥什麼的,其實也沒剩下多少了。

第430章 新的安排

黃嬸在縣裡的蔬菜大棚里工作,家裡的活兒都是丈夫跟兩個兒子兒媳耕種。

分了田地後,大傢伙就覺得日子更有奔頭了。

以前不管做多做少,都大家一起分,那對勤勞又能幹的人來說,就不太公平,對那些懶漢偷奸耍滑的人來說,簡直如魚得水。

如今不一樣了,你干多干少沒人管理,懶的話,那就餓死吧。

向暖走的時候,帶了不少的蔬菜,大白菜,大蒜,蘿蔔這些就不說了。

還有不少雞蛋,鹹鴨蛋,曬的乾菜,干蘑菇,筍乾,醃好的蘿蔔乾等。

向奎自然不會錯過討好向暖的機會,說好了要開拖拉機送他們去。

之前是五大隊開車去接的,算是娘家了,那作為陶副縣長的「婆家」,三大隊肯定是不能落後的。

這點小殷勤,向暖不會阻止他們來獻。

回到縣城,家屬區里熱鬧的很。

住在這裡的,只有極少數是回老家過年的,大部分都留在了這邊,畢竟這裡可代表著不一樣的身份跟地位呢。

所以年後想來向暖家拜年的就發現她家沒人,鐵將軍鎖門。

這會兒看到她回來了,一個個的都回去跟當家的說了。

沒多一會兒,幾個嬸子嫂子,就拿著自己家做的年貨來了。

小林子跟著向暖一起來了,作為秘書,那必須向暖什麼時候上班他就得什麼時候上班。

用他哥大林子的話來說,這是小林子的榮幸。

看著這些熱情的嫂子們,向暖也把從家裡帶來的一些新鮮蔬菜以及乾貨分了一點給她們。

到底是幹部,這些家屬們有些話也跟向暖說不上,寒暄兩句就走了。

送走這些人沒多久,周愛華顛顛地跑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