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第1/2页)

一把手又誇了她幾句心繫百姓後就把人送走了。

回到橋頭公社,向暖就帶著帶來的五個種菜好手,跟在許雙喜介紹的幾個老師傅身後去學。

這也不是亂學的。

五位種菜好手學的就是種菜技術,這邊交給了周愛華負責。

她則跟王煥兵還有張軍,去學怎麼搭建蔬菜大棚,這可是技術活兒。

三個人都拿著小本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下說著你記得了覺得不難,等回去實際操作可能就抓瞎了。

許雙喜見向暖一個副縣長都這麼努力學習,心裡很是敬佩,所以也跟手下的人交代了兩句,多花點心思教。

就這麼的,眾人在這邊學習了一周,向暖自己也有些吃不消了。

天天五點就起來,跟著人就去幹活,七點回來吃早餐,八點繼續幹活。

這邊吃麵食的多,中午就是一人兩個饅頭配點菜,有時候就在大棚里隨便對付一頓。

碰到需要搬需要抬需要扎架子的活兒,向暖也親力親為,沒用兩天,就把這邊的一群人給感動的稀里嘩啦。

哪裡見過這麼接地氣的副縣長啊,於是這家給點水果那家給個雞蛋的,倒也沒餓著她。

也就一個星期,向暖就感覺自己曬黑了不少,也結實了不少。

晚上洗澡的時候,她看了下自己的胳膊,奶奶的,肱二頭肌都讓她練出來了。

第415章 現況

眾人在這邊結結實實學習了半個月,才算是把大棚蔬菜種植學了個入門。

本以為就是看一遍就會的,其實不然,裡面的門道多得很。

這一次出來學習時間夠久了,向暖好歹是個副縣長,家裡還有養殖場跟塑料廠等著開張呢。

向暖跟許雙喜定了一萬斤曬乾的干辣椒,五千斤大蒜,以及一百畝地的大棚建材。

干辣椒跟大蒜都不算貴,干辣椒兩毛八一斤,大蒜一毛五,一起也就四千多塊。

貴的是那些建造大棚的材料。

其實這個時候的大棚架子是不可能用鋼鐵的,因為鋼鐵不夠,根本不可能花到這方面來,支架主要用的就是毛竹。

這個不用發愁,他們含山縣有的是毛竹。

貴的是大棚上的薄膜。

向暖那邊的塑料廠只能生產一些塑膠袋,生產不了這麼大的塑料薄膜。

這些機器都是進口的,價格就比較貴,再加上有些材料國內也沒有,所以一米都要二塊五六。

這還是因為對方給了許雙喜的面子,許雙喜也沒從中加價格,不然得三塊多一米。

後來免費送的塑膠袋,在這個年代一般人都還消費不起,也就城裡人用,那也是循環使用,不破都不會丟的,鄉下到現在更是見不到一個塑膠袋的影子。

鄉下提東西買菜用竹子打的籃子裝,買豆腐用碗,買肉用報紙包著,買魚一根草繩提著就行。

話題扯遠了。

向暖定好了這些貨後就要提前回去了,這些東西也不可能一下都能帶回去的。

向暖帶著王煥兵先回去,其他人留在這邊學習到月底。

她的計劃是先回去把那些地給弄平整了,再找人砍伐竹子,等張軍他們學會了後回來就能動手。

九月就能先種植一批下去,等到了過年,別人都只能吃蘿蔔白菜青菜菠菜的時候,他們大棚里的黃瓜辣椒豇豆四季豆西紅柿茄子就能上市了。

到時候想不掙錢都難啊。

想想都挺美的。

向暖帶了部分辣椒跟大蒜以及一些薄膜回去,其他的要等他們回去的還是再一車皮一起回去。

到了縣裡,小林子開著一輛小貨車來接的。

向暖上了車,看了眼小貨車就問:「咱們農資社到現在一輛車都沒有,是不是也要配個車了?」

小林子連連點頭。

他早就想提了。

杏花公社那邊的豆製品作坊里送來了很多的豆製品,食品廠那邊趕完了國外訂單後,就開始趕給海城供銷社的單子。

貨已經送過去一批了,大柱跟馮春一起去送的,也有幾千塊的回款。

他們農資社的帳上,還有一些錢的。

向暖沒作聲,等到了機關,向暖就去找周書記了,就一個目的,要車。

周書記直搓臉,縣機關只有兩輛不知道幾手的小轎車,一輛中巴車。

他上哪裡去給她弄車去。

向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